早年在美國求學時,由於校區都在農業州和較鄉下的地方,校園附近除了大賣場和一些餐廳外,會吸引我去逛的只有一些古董店了。嚴格來說,我所謂的「古董店」,其實就是一些賣舊貨的二手店鋪,好像在鄉下的小城鎮比較容易遇到,在裡面逛總有一種尋寶的感覺。我當時搜索的目標主要是一些古董相機和攝影機,但總能發現其他有趣的東西。 一般在這類古董店裡販售的商品,有些可能是店家自己多年來的收藏,但大部分是整批收購其他人欲丟棄的舊物而來,品項琳琅滿目。然而,每每因為店家的疏忽或不識貨,當中不乏稀奇珍貴的物品,會在店裡以低價轉售。對我來說,除了暗自竊喜,這也成了逛古董店最大樂趣和誘因。 畢業後回到國內工作,生活中少了類似的古董店可逛,取而代之的是植栽的興趣。有趣的是當我把搜尋的觸角延伸到植物的原生地後,一切彷彿又回到記憶中的古董店。 真正的原產株只會越來越貴 在原生地販售的植物品種複雜,很多都難以辨識,加上賣家自己也非植物專業,在原產地選購植物就像在古董店裡尋寶一樣。 早期原產地出口的植物大多被歐美國家的進口商及園藝業者所壟斷,少數能在產地直接辦理檢疫出口的幾乎都是當地的植物獵人,他們在當地登記的多半是貿易公司,做的是農漁產品的出口貿易,對植物的了解甚至不如一般資深的花友,很多現今在網路上兜售原生地植物的賣家也大多屬於這一類,只不過十個裡有九個是有樣學樣來詐騙的。 既然不懂植物,又怎麼知道植物的市場價值呢?要說植物的價格是花友自己炒作出來的其實也沒錯。對原產株了解較多的植物進口商與玩家大多會按照植物的稀有度、產地來源、植物大小品相等因素來決定其售價,所以數量少到列入瀕危物種的非洲蘇鐵以及最難辦理出口的納米比亞植物向來市場價格都居高不下。但是對於原產地的賣家來說,野採的植物可能連品種都不知道,又怎會清楚它的價值呢?只能先向各地買家試水溫,按照瘋搶的程度調整售價或是價高者得。 由於自然界中的原產株數量只會越來越少,隨著各國玩家與愛好者越來越多,搶貨的狀況只會越來越競爭,原產株的市場價自然也越來越高。因為這個緣故,許多原本的植物進口商與賣家開始嘗試在地孵苗育種,而身處原產地的植物獵人也開始墾地栽種。只不過這些作法只能緩解部分品種在市場上的需求,對於原本就不易繁殖、生長緩慢或是野生型態獨特的稀有品種來說,肯定會是越來越少,越來越貴。 市場可見度未必反映其稀有度 近幾年由於國內塊根植物漸受歡迎,進口植物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