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植物燈」標籤的文章

再訪「C.J.PLANTS」 看專家如何栽種龍舌蘭(下)

龍舌蘭,這個曾經是我最愛的植物,卻因為當時沒有適合的栽種環境,每每因為日照不足造成植株徒長而放棄。近幾年隨著自己累積對植物燈使用的經驗,加上不久前才與燈具製造商針對燈養龍舌蘭合作開發出新的LED植物燈,老實說,在拜訪「C.J. PLANTS」之前,我心底已經重新燃起對龍舌蘭的熱情。 這兩年興起的潮流植栽在國內帶動的植栽熱潮還在持續中,而「燈養」和「配盆」也隨之興起,是追隨潮流文化,將植栽帶進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個人觀察,龍舌蘭中尤其是嚴龍、甲蟹與霍立達無疑是除了象牙宮、象足漆樹外,在配盆時最能展現潮盆與潮牌特色風格的植物品種,怎麼配都好看,怎麼看都很「潮」。 龍舌蘭可以靠燈養 「龍舌蘭到底能不能靠燈養?」雖然我心中早有答案,見到C.J.我還是問了這個問題。「當然可以!」C.J.很肯定地說,他進一步解釋:「在日本很多著名的龍舌蘭專家和栽培者都是用植物燈來栽種。日本的氣候本來就比較不適合龍舌蘭生長,必須藉由植物燈輔助才能養出漂亮的體態。」 聽C.J.這麼一說,讓我對自己才剛完成開發上架的E27全光譜LED/UVA植物燈更具信心。對於燈養龍舌蘭,他還提到:「燈養時,植物燈和龍舌蘭的距離非常重要,一般大約抓30公分左右最合適,這需要按實際使用狀況來調整,有的玩家甚至將距離拉近到20公分。要注意太近容易曬傷,一旦植物曬傷,葉片上出現白色斑塊就像是褪了色一樣,無法挽救。如果栽種的是幼株或小苗,燈的距離可以拉高,先試著從50公分開始再慢慢往下調近。」 他同時提到:「用燈養龍舌蘭時要注意澆水的方式,最好不要直接澆龍舌蘭本體,可以繞著植株周圍的介質澆水澆透。同時,剛澆完水的龍舌蘭不要直接放回到植物燈底下,先在其他通風處稍微晾乾。原因是在植物燈的照射下,植株葉面殘留的水珠很容易造成葉面曬傷。」。的確,我在其他網誌中分享澆水經驗時也提過,葉面上的水珠就像一面會聚光集熱的放大鏡一樣,能夠燒焦葉面。 燈養能栽培出漂亮的圓球體態 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國內,潮流植栽的擁護者所追求的極致美感,象牙宮最好是要肥肚短手指,象足漆樹也追求主幹圓、矮、肥,而對於龍舌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體態要包、要圓,就像一顆球或包心菜一樣。至於說要多圓才能算是所謂的「球體」,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端看各人的感覺。C.J.本身並沒有追求所謂的「球體」,他不認為包覆成球狀的龍舌蘭就是最美的龍舌蘭。 「我們在IG上所看到日本玩家所...

面對梅雨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梅雨,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因為冷熱空氣交鋒而形成的鋒面雨帶,在每年春夏交際時於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部、江淮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形成的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由於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稱為「梅雨」。又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霉,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 梅雨季節的特徵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在臉書上的發文具體提出了梅雨的五大特質,這五個特徵分別是: 1. 常有連續性降雨,並夾帶雷陣雨。
 2. 降雨量僅次於颱風時期。
 3. 持續性降雨機率是全年最大值。
 4. 西半部豪雨機率為東半部2至4倍,以台南至阿里山一帶機率最高。 5. 由於持續性降雨,使氣溫有時不但不隨接近夏季而上升,反而有下降或平穩趨勢。 鄭主任也進一步表示,「由於近年天候異常,目前的梅雨型態不再是綿綿細雨下不停,而是雨期短、雨量集中,呈現一波下完的型態,並不足以發霉。而台灣全年大約有19%至33%的雨量是集中在5、6月梅雨期,梅雨帶來的豐沛降雨跟颱風一樣重要。」從上述的說明,不難想像對植物的生長來說,特別是進口的外來植物與多肉植物,「持續性大量降雨」以及「突發性氣溫驟降」將直接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 氣候變化影響植物生長節奏 一般來說,國內的氣候在端午節過後會正式進入所謂夏季的氣候型態,在這之前的梅雨季節正好是夏型種植物剛結束漫長的休眠期,準備開枝展葉的時刻。很多夏型種的植株由於在休眠期間的限水或斷水,大部分的鬚根和前端的細根都已經乾枯萎縮,根部的生長正準備配合植株新葉的展開而蓄勢待發。相反地,此時的冬型種植株才剛進入休眠期,其生長幾乎停滯,為渡過炎炎夏日而準備,許多冬型種植物甚至為此而開始限水或是斷水。 就在這個植物季節性作息變換的時刻,植株本身的生長與代謝機制都處於半休息狀態下,此時的梅雨鋒面會對植物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大量的降雨是禍也是福 對於尚未渡夏的外來植物以及根系發展較弱的植株來說,突如其來的連續大量供水無非是一場災難。水份供過於求,即使介質非常疏水,但連續性的大雨讓原本就尚未健全的根部長時間泡在水裡,爛根是最常發生的狀況。 但是,對於根系發展健全或是已經在本地馴化的夏型種植物來說,只要介質疏水性高,梅雨無疑是一劑促進生長的大...

植物養在哪裡有差別嗎?

除非是家中有大庭院或是透天厝可以在戶外或頂樓露養,多數花友在栽種的場地和環境上多少都會遇到一些日照上的限制,尤其是住在北部或是一般公寓大樓,植物要獲得部分的日照大概只能養在曬衣服的後陽台或是窗口向外延伸的鐵窗架上,全日照根本不可能。 當然,每一種植物對日照的需求度不同,花友可以按照本身栽種環境的條件來選擇適合的植物,只是會這樣嚴格控制自己購買慾的人幾乎沒有,每每看到喜歡的植株,都是先收了再說。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植物是養在別的地方會是什麼樣子?大約在半個月前腦中突然出現這個念頭,於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 「血雷」 既然是想瞭解不同的日照環境對植物的影響,當然是要選擇對日照需求度強的植物像是龍舌蘭,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看到變化。龍舌蘭通常只要光照不足就很容易外觀變得鬆散、顏色變淡,甚至徒長。於是,我在原本全日照露養的血雷中,挑選出兩棵顏色和大小都最接近的個體來實驗。 拿來試驗的「血雷」是從雷神交血雨的的後代中挑選葉型較寬,紅點較多且明顯的個體再去組培產出,雷神是母本,而血雨是父本。血雷是一種相當有趣的龍舌蘭交種,在近似雷神的外形上增添了原本在血雨身上才有出現的紅色斑點。如果栽種環境的日照紫外線充足,血雷身上的紅色斑點會變得更明顯,相反地,日照不足則斑點會變淡,甚至消失不見。 從全日照露養變成:公寓窗外鐵窗 vs. 室內植物燈 實驗中所拿來比較的兩棵血雷原本是一起露養在透天厝的頂樓全日照的環境,而且是刻意挑選出大小和顏色都差不多的個體。在大約半個月前 (2022/01/16) 實驗開始時,兩棵分別被標示成「 A 」與「 B 」的血雷分別被搬移到不同的地方栽種。 「 A 」植株從原本全日照露養的環境搬移到台北市一般公寓大樓低樓層窗外延伸出去的鐵窗上,這個季節的台北原本就陰雨多於天晴,日照強度較弱。再加上大樓窗口的方位以及附近大樓的遮蔽,在晴天午後能有三小時的陽光直射就算不錯了。對於住在公寓大樓或是傳統公寓的花友來說,這應該是蠻普遍的狀況。 而「 B 」植株則是從原本相同的全日照露養區移置到室內,改用塊根王桌上型 LED 植物燈來養護,跟著太陽的作息,白天每天照 8 小時。正好也趁這個機會來測試一下桌上型 LED 植物燈的功效。 測試兩週後已出現差異 要不是年假實在太無聊,加上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看一下兩棵血雷的狀況,原本打...

LED植物燈的使用壽命有多長?

最近與花友以及植物燈製造商聊到一些關於植物燈使用壽命的問題,也為此特地去瞭解了一下目前市售的幾個比較受歡迎的 LED 植物燈在 「 使用壽命 」 上的說明,意外發現各家陳述差異頗大,從幾千小時到幾萬小時都有,還有所謂 「 額定壽命 」 或 「 設計值 」 之類的說法,不知道你看了懂不懂? LED 植物燈本來就是消耗品 LED 燈就像一般傳統燈泡一樣,就算都正常使用沒有意外損壞,它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壽命,是一種消耗品。但是 LED 燈具的優點之一就是使用壽命較長,一般傳統鎢絲燈泡的平均使用壽命大約是 2000 小時,而 LED 燈可以達到 6000 甚至上萬小時。雖然在一般人實際的使用經驗中, LED 燈泡常常不如它所宣稱的這般耐久,但還是比其他傳統燈泡和日光燈的壽命要來得長。只是,對於各家燈具所宣稱的 「 使用壽命 」 ,就看你願不願意相信了。所謂的「使用壽命」,本身就有認定上的問題,後面再談。 LED 植物燈只在白天使用 要瞭解 LED 植物燈的使用壽命就必須先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植物燈。有些人使用 LED 植物燈是一天 24 小時都開著,也有人是只開晚上,認為白天有日照,晚上才開燈,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使用方式。 之所以需要使用 LED 植物燈就是為了彌補白天日照不足的狀況。所以植物燈都是白天使用,跟著太陽的作息。舉例來說,像我是住在公寓大樓的低樓層,陽光受到鄰近高樓的阻擋,以至於陽台的植栽全天只能有散射的光線,陽光無法直射進來,因此我的 LED 植物燈就每天從上午 9 點開到下午 5 點,一天使用 8 小時。如果你的陽台因為建築物面向的關係,上午有陽光直射,但是中午後則照不到太陽,那麼你的 LED 植物燈設定可以從中午開到下午 5 點,也就是一天使用 5 小時就可以了。 「使用壽命」需與「使用時間」一併考量 這麼說來, LED 植物燈可以用多久其實是因人而異,如果你每天使用的時間長,使用壽命就短。相對地,如果你每天使用的時間短,自然使用壽命就比較長。以塊根王 LED 植物燈為例,其光衰前的使用壽命約 8000 小時,如果每天使用 8 小時,大約可以使用 3 年都能維持正常的照度,簡單講就是3年內亮度不會減弱。 LED 植物燈的「光衰」 LED 植物燈都會有「光衰」的問題,也就是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植物燈的照度會衰減,亮度會漸漸變暗...

UV紫外線殺菌燈也能幫植物消毒殺菌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幾乎所有防疫相關或是能跟消毒滅菌沾上邊的商品都賣到缺貨, UV 紫外線殺菌燈就是其中之一。紫外線殺菌燈是一種能產生短波紫外線的電燈。殺菌燈產生的短波紫外線會破壞 DNA 鹼基配對,致使細菌、病毒無法分裂增生。家中有紫外線殺菌燈的花友,不知有沒有想過用紫外線殺菌燈來幫植株消毒殺菌呢? 答案是:千萬不要! 好奇心與實驗的精神讓我付出慘痛的代價。將紫外線殺菌燈放在花園的中心點照射 30 分鐘的結果,是照射過後的三天內,在殺菌燈周圍半徑約 2 公尺內的植株,其葉片會迅速枯萎、焦黑、掉落,原本的綠油油的花園三天內變成黑森林。還好主要都是葉部損傷,落葉後很快又重新發葉。 認識 UV 紫外線的殺菌功能 (UV-C) 太陽光的 UV 紫外線依照其波長可分爲三種: UV-A 、 UV-B 和 UV-C 。要有長效的殺菌功能的光源波段是落在 280mn 以下,也就是 UV-C 。 一般紫外線殺菌燈所產生的紫外線光主要就屬於這個波段,這個波段的紫外線不僅可以殺死壞菌,好菌也一併死光光,就像做化療一樣,在這個波段紫外光照射下所有的菌都無一倖免。 紫外線對植物有幫助? (UV-A) 紫外線對植物到底是傷害還是幫助呢?慘痛的經驗告訴我, UV-C 對植株的確會造成傷害,所以千萬別嘗試拿 UV 紫外線殺菌燈去照射植物。然而,真正對植物生長有幫助的,是紫外線波長落在 320mn 以上 的紫外光,也就是 UV-A 。這個波段的紫外線對植物的好處有: (1) 加速植物生長 (2) 增加植物的營養水平,蔬菜類植物會更美味 (3) 提升植物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 經過這次驚悚的紫外線殺菌燈實驗,讓我更進一步了解紫外光的分類和特性。好消息是塊根王專業型 LED 植物燈系列將於近期再推出一款超高效能旗艦級燈款「燈王」,主打 120W 超高效能兼具 UV-A 紫外線滅菌助長功能,有興趣的花友在未來一兩周不妨留意一下相關訊息。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 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植物燈可以用水族燈來替代嗎?

記得在幾年前開始想嘗試使用LED植物生長輔助燈時,當時在網路上或賣場能夠選擇的並不多,有朋友曾建議我去水族器材行看看。的確,一般用在水族箱照明的水族燈與植物生長輔助燈看起來是很類似,而且一般人對水族燈的認識遠遠超過植物燈。即使到今天,我相信,知道或甚至聽過植物燈的人還是很有限。 水族燈是輔助照明運用在休閒興趣上的先驅 絕大部分人對水族燈都不陌生,一般水族養殖或水族箱需要使用輔助的照明器材早已是一般的常識,那是因為這樣的搭配與應用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從使用鎢絲燈泡的時代,只是為了照亮魚缸以便於觀賞。到後來換成日光燈管,讓照明強度提高,甚至足以支持裡面的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樣的發展,也讓一般居家水族養殖,從觀賞魚及水生動物更進一步拓展到水生植物的栽培。但是在園藝上,特別是在一般家庭或是對於花友個人的園藝興趣上,植物燈的運用其實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事。一般人都把居家園藝當成是怡情養性的個人興趣,對植物或植栽大多抱著隨緣的態度,植物能活著就好,如果環境日照不足而造成植物被養醜養掛,也不會太在意。沒有人會想多花電費,在大白天開燈來照射植物。 LED燈的興起也點亮了植物燈的市場 植物輔助照明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植物燈的使用與其必要性,在大約5年前LED照明開始迅速發展後逐漸被接受。由於LED水族燈和其他燈具相比,不但很省電,可以長時間開啟,且不會過熱,很快就成為水族市場的主流。順應這股趨勢,一方面有許多水族相關業者與水族燈具製造商,順勢將LED的特性和優點,與他們在水族照明上所累積的技術與經驗,拓展到對一般園藝栽培的輔助上。 而另一方面,隨著LED燈具的推陳出新,媒體社群對其在環保節能上的推廣,加上市場價格迅速平民化,也促成LED植物燈的使用有機會被拿來考慮。大家開始慢慢接受,藉由使用所謂的LED植物燈,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電力和電費,就能讓日照不足的居家環境也能養好植物。於是,開始見到有些人家的陽台會亮起紅藍光,也包括我家,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景像。 前面講了那麼多,只是想簡單地讓大家了解水族燈與植物燈的發展背景與淵源,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兩者常常容易被拿來做比較,甚至認為兩者其實是一樣的。沒錯!水族燈與植物燈的確有許多相同點,如同前面的介紹,植物燈的研發技術甚至是延續了水族燈在水生植物栽培應用上的技術與經驗,只不過前者是針對水族箱內的水生植物,而後者是為了居家和園藝栽培的陸生植物。...

日照不足也能享受植栽的樂趣?

很多人都嚮往綠色生活,希望能試著在家中培養植栽的興趣,但往往受限於家中沒有適合的栽種環境,可能是日照不足或是通風不良,乃至於屢戰屢敗,老是種不好甚至種不活。 常有人問我,有沒有哪種植物可以種在室內或辦公室不用日照?我大多會直接回答:「您還是不要種比較好⋯⋯」。這樣的回答其實有點嚴苛,畢竟有些植物的確比較耐蔭,比較不需要長時間的日照。只是話說回來,耐蔭的植物可能你並不喜歡,大多數人都是先看自己喜歡的植物,再期待這些植物能在自己受限的環境條件下正常生長,而不是一開始就按照自己的栽種條件來篩選植物,以至於常常把植物養到掛。 期望植物能適應你的環境,不如依照你的環境來選擇植物 說真的,要把植物養好養美,先不談剛入手的植株可能潛藏的健康問題或是病蟲害,栽種的環境和栽種者本身就是關鍵。前者指的是基本該有的日照和通風,而後者是要看栽種的人對於該植株的習性是否有基本的認識,能給予適當的照護,特別是供水管理。在此,就先來解決日照的問題吧! 主動或被動的方式面對日照不足的問題 日照不足應該是讓一般住在公寓大樓裡的花友或是陽台族感到最頭痛的問題,對於身處公寓大樓低樓層的我來說,在開始嘗試栽種的前幾年也一直苦惱解決的辦法。在此提出幾個建議和作法不妨參考看看: (1) 主動衝擊,缺什麼就補什麼,用植物燈來補足環境日照 很多年前就開始嘗試使用植物燈來彌補家裡日照不夠的問題,從以前用紅藍LED燈,把家裡照得紅紅一片好像神明壇又好像是怡紅院,到這兩年在貴人贊助下改用白光的LED燈具。對於植物燈的選用,我只能就自己的使用經驗來建議: - 選擇大功率或大瓦數的比較有效,但要注意散熱的問題 - 白光的比紅光的好用,也比較適合在一般住宅使用 - 植物燈是用來補足白天日照不足,是跟著太陽運行的小太陽,晚上不用開 有時侯晚上在外面散步會看到有些陽台泛出紅光會忍不住多看幾眼,原來又有花友不小心洩漏了蹤跡。 (2) 劃分家中的日照地圖,按照日照時間或強度來分配植株的位置 一般的公寓住宅可能會有前陽台、後陽台,某些房間還有對外的窗戶和窗台,這些地方因為住宅方位的關係會有不同程度的日照。不妨將手中現有的植株依照其對日照的需求度分類,移置到家中適合的位置養護,觀察一陣子植株生長的狀況再做調整。 (3) 栽種較耐蔭的植株 這應該是較不得以的辦法,也是較難被真正落實的作法,畢竟對植物品種的喜好往往是非常主觀,要強迫自己只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