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葡萄甕屬」標籤的文章

「塊根乾貨」該如何挑選?

每次分享自己在植栽這個領域的心得,一面構思文章的內容段落,同時也反覆回想腦中過去十多年來的記憶,經驗分享漸漸也變成一種念舊與自省。小時候討厭寫作的我似乎也因此喜歡上爬格子。這大概是植物帶給我職業生涯新的斜槓人生外,帶來的另一個改變。之前開車上路都利用等紅綠燈的時間調整剛拍好的植物照,最近好像都忙著趁倒數讀秒校對剛寫好的網誌。幾天前才剛發表了選購「橄欖乾貨」的心得與建議,心裡又開始嘀咕是不是也該談談「塊根乾貨」該怎麼挑選? 關於「象足漆樹乾貨」 看到最近陸續有賣家促銷剛進口的象足漆樹,在進入「塊根乾貨」的主題前,先補充一點個人對象足漆樹乾貨的看法。 應該是因為近一兩年來小型的象足漆樹在市場上流行,花友和賣家也逐漸學習到購買時要注意靠近根部的切口,看看切面是否正常。但是象足漆樹染菌不一定是從根部開始,偶爾也會出現由上部枝條向下蔓延的案例。而根部切面是否新鮮,除非已經冒出根頭,最妥當的做法還是現切檢查。由於市面上的小型個體上架時根部大多已經切到底,賣家會配合再現切檢查的機會不大。不久前剛分享了一些個人對於挑選橄欖乾貨時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對於同是木本植物的象足漆樹應該也能參考。唯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象足漆樹的「保鮮期」應該比橄欖更短,原因並非在於水份流失,而是染菌蔓延的速度,一些原本根部留得短的個體,大約一到三週染菌的狀況就蔓延到肥肚裡了,該切卻捨不得切,一眨眼就無法挽回了。 怎樣的象足漆樹最新鮮?有一個鑑定「新鮮度」的方法,那就是「表皮的顏色」。別以為長滿疣粒的象足漆樹的外皮跟百歲人瑞一樣老摳摳,其實它的外皮特別是疣粒的凸起其實超水嫩,新鮮表皮含水頗高,木質化的程度也比較低,就是這樣才導致象足漆樹容易染菌而且蔓延快速。新鮮的象足漆樹淋濕時,原本棕灰色的外皮就會透出像醃漬桃子般的青綠色且帶點透明感。也像是翡翠或碧玉的原石,原本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石頭,過了水就隱約透露出內在綠色的光澤。沒錯,那就是新鮮象足漆樹表皮的顏色,如果你的象足漆樹乾貨泡濕了還是只有一般樹皮的顏色,那最好有心理準備了。 塊根乾貨狀況因品種而異 長葉不一定發根 反覆思考「塊根乾貨」該如何挑選才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市面上常出現的「塊根乾貨」品種實在太多,必須關注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很難以一概全。只能從挑選一般的塊根乾貨需要注意的地方談起,再針對市場上相關的熱門品種來補充,特別是西番蓮塊根、大戟科,以及...

「玩塊根」的代表 : 「豆豆龍」的私人葡萄園

近來隨著多肉塊根植物逐漸流行,越來越多喜愛植栽或是追逐潮流文化的朋友也開始種塊根、玩塊根。也因為越來越多人加入,讓這個原本只是栽種植物的園地變得更多元、內容更豐富,不僅植物的選擇性變多,還衍伸到盆器、植栽工具、飾品、服裝,甚至藝術創作等不同領域。大家都愛塊根、種塊根,但每個人玩法未必相同。 經營「塊根王」這幾年很慶幸剛好搭上這股潮流,讓我有機會認識到來自不同階層、不同領域但都喜愛塊根植物的新朋友。他們之中少數是在植栽這個領域已經累積數十年經驗的前輩、大老,透過他們的指導,讓我從植栽的興趣中學習到更多寶貴的知識和技巧,也不時提醒我經驗分享的重要。然而,這些因植栽結緣的朋友中,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剛入坑的新手。看著他們如何開始一步步發展植栽的興趣,也讓我看到從塊根發展出的無限可能。其中要介紹的這位花友「豆豆龍」也是近三、四年才剛入坑結緣的朋友,看著他一路走來對植栽從好奇與困惑到滿滿自信,植物的收藏也從單純廣泛的喜愛到更專注、更專業。這樣的例子,坦白說在眾多新朋友中屈指可數。 新手入坑 易放難收 經驗告訴我,一旦喜歡上植栽並對特定物種產生興趣,入了坑就很難回頭了。所謂「入坑」指的是喜愛並開始收藏某特定植物類別或物種,像是蘇鐵的坑、觀葉的坑、塊根的坑等等。而「坑的大小」通常代表這類植物品種的多少或是受歡迎的程度;「坑的深淺」則是指這類植物的價格,跳進越深的坑越傷荷包。 這些年來看到不少花友從這個坑跳到另一個坑,或是同時腳踏越來越多坑。也有因為個人因素脱坑將手上植株全都處理掉,但不久後又再次入坑的。直至今日,我還未曾看到有人真正脫坑成功,將綠手指完全洗白。大多數的花友一旦入了坑,植物通常是看了喜歡就收,看到其他人買也搶著買,越收越多,即使多到沒地方放,就像衣櫃裡的衣服一樣,永遠少一件,也永遠有地方可以塞。唯一能夠讓人踩煞車的,只有在荷包見底的時候。 記得剛認識「豆豆龍」時,由於栽種空間僅限於自家曬衣後陽台,而且四周都被鄰居牆壁封死如同一座天井,白天都靠植物燈補光,夏季更是高溫悶熱。在植物的選擇上受限於空間,一開始便鎖定以中小型的精品塊根作為收藏對象,像是一些大戟、橄欖和象足漆樹等。然而,原產植株的媚力往往更能展現在較大型的個體上,追求獨特又口袋深的玩家根本無法抗拒。記得一年前來到這個後陽台時,層架上早已塞滿,一些大型的個體也只能先擺一旁。當時我心想,接下來勢必要擴建陽台了。 收藏...

我認識的Cyphostemma uter var. macropus 安哥拉葡萄甕

安哥拉葡萄甕 Cyphostemma uter var. macropus 可以說是葡萄甕屬裡的夢幻逸品,這兩年在國內外的市場價格像是裝上了沖天炮一樣,一般人難以親近。它原產於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和納米比亞一帶,該地區非常乾旱且炎熱。它是Cyphostemma uter的區域型變種,是非常罕見的葡萄塊根。「macropus」意思是「大腳」,它的高度不高,不超過1米,而外觀型態近似球形,塊根肥大可愛,生長極為緩慢。安哥拉葡萄甕的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不論是從稀有度或是植株外型來看,它都是多肉植物愛好者心中的夢幻逸品之一,只不過它也是出了名的難養。 說到植物難養,個人認為植栽之所以有難度,30%可能是因為氣候環境因素造,20%可能是因為植株本身的問題,譬如本身不夠強健或是染菌,而剩下的50%則是人為因素使然,像是不了解植株習性、過度照顧或是揠苗助長之類,造成植株早夭,特別是每見一次就想澆一次水的壞習慣。 栽種安哥拉葡萄甕必須全年都非常注意日照和水分管理,而且環境必須非常通風。它在夏季生長並開花,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並且在全日照的環境生長。澆水前要確定介質完全乾燥,可以不要澆透。它對水分的需求比一般多肉塊根植物來得低很多。入秋天氣轉涼後必須逐漸減少澆水,落葉後則完全斷水。冬季要盡量保持植株溫暖,只要栽種的環境乾燥和通風良好,應該能順利渡過休眠期,它的休眠期要比其他的葡萄甕來得長。栽種安哥拉葡萄甕必需要多一點耐心才能適應它緩慢的生長步調。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 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