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大戟科」標籤的文章

「塊根乾貨」該如何挑選?

每次分享自己在植栽這個領域的心得,一面構思文章的內容段落,同時也反覆回想腦中過去十多年來的記憶,經驗分享漸漸也變成一種念舊與自省。小時候討厭寫作的我似乎也因此喜歡上爬格子。這大概是植物帶給我職業生涯新的斜槓人生外,帶來的另一個改變。之前開車上路都利用等紅綠燈的時間調整剛拍好的植物照,最近好像都忙著趁倒數讀秒校對剛寫好的網誌。幾天前才剛發表了選購「橄欖乾貨」的心得與建議,心裡又開始嘀咕是不是也該談談「塊根乾貨」該怎麼挑選? 關於「象足漆樹乾貨」 看到最近陸續有賣家促銷剛進口的象足漆樹,在進入「塊根乾貨」的主題前,先補充一點個人對象足漆樹乾貨的看法。 應該是因為近一兩年來小型的象足漆樹在市場上流行,花友和賣家也逐漸學習到購買時要注意靠近根部的切口,看看切面是否正常。但是象足漆樹染菌不一定是從根部開始,偶爾也會出現由上部枝條向下蔓延的案例。而根部切面是否新鮮,除非已經冒出根頭,最妥當的做法還是現切檢查。由於市面上的小型個體上架時根部大多已經切到底,賣家會配合再現切檢查的機會不大。不久前剛分享了一些個人對於挑選橄欖乾貨時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對於同是木本植物的象足漆樹應該也能參考。唯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象足漆樹的「保鮮期」應該比橄欖更短,原因並非在於水份流失,而是染菌蔓延的速度,一些原本根部留得短的個體,大約一到三週染菌的狀況就蔓延到肥肚裡了,該切卻捨不得切,一眨眼就無法挽回了。 怎樣的象足漆樹最新鮮?有一個鑑定「新鮮度」的方法,那就是「表皮的顏色」。別以為長滿疣粒的象足漆樹的外皮跟百歲人瑞一樣老摳摳,其實它的外皮特別是疣粒的凸起其實超水嫩,新鮮表皮含水頗高,木質化的程度也比較低,就是這樣才導致象足漆樹容易染菌而且蔓延快速。新鮮的象足漆樹淋濕時,原本棕灰色的外皮就會透出像醃漬桃子般的青綠色且帶點透明感。也像是翡翠或碧玉的原石,原本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石頭,過了水就隱約透露出內在綠色的光澤。沒錯,那就是新鮮象足漆樹表皮的顏色,如果你的象足漆樹乾貨泡濕了還是只有一般樹皮的顏色,那最好有心理準備了。 塊根乾貨狀況因品種而異 長葉不一定發根 反覆思考「塊根乾貨」該如何挑選才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市面上常出現的「塊根乾貨」品種實在太多,必須關注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很難以一概全。只能從挑選一般的塊根乾貨需要注意的地方談起,再針對市場上相關的熱門品種來補充,特別是西番蓮塊根、大戟科,以及...

「乾貨」發葉了!別高興太早。

常說到購買「乾貨」就像買樂透或是刮刮樂一樣,隱藏著許多的風險,但也讓人充滿期待,尤其是它令人難以抗拒的價格,對於口袋不深的人來說,更是有一種以小博大的期待。通常在將乾貨上盆後的隔天開始,就進入等待開獎的倒數計時階段,隨時都想去看一下,手賤的還會去摸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一方面害怕看到植株出現軟爛發黑的狀況,同時也期待看到芽點出現,最好能盡早冒出綠葉。 長出新葉不代表植株已經發根 多肉植物就像名字一樣,本身肉質多,就算根部無法正常 吸收 運作,植株在裸根或是無根的狀況下還是能存活一段時間,藉由植株體內原本儲存的養分與水分,維持生長,直到消耗殆盡。有經驗的花友都應該知道,這種無根展葉的狀況,其實不是喜訊,而是警訊。往往意味著植株的生命已經開始倒數,長新葉只會加速植株的內耗,一旦儲存耗盡前還無法順利從根部得到補給,植株也就掛了。 在大家比較熟悉的植物中,有一些品種是即使看到植株長出新的枝葉也不能高興太早,以下就舉一些例子供花友參考。 橄欖科植株:沒葯橄欖、乳香木、裂橄屬 橄欖科植株向來是我的最愛,特別是沒葯橄欖。對於橄欖科乾貨來說,最怕就是裸根太久。它們雖然被歸類為多肉植物,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原生地大多極為乾旱貧脊,植株本身並不像塊根植物有儲存養分與水分的構造,一旦裸根超過兩個月,植株大概就變乾柴了。 像橄欖這類灌木類植物,其體內輸送養分水分的維管束都是垂直上下輸送,一旦根部在採集切割時遭受感染,病菌很快就會沿著維管束往上蔓延,但不同維管束中間的交叉感染比較慢,以至於會出現一側的枝條已遭感染,而另一側的枝條卻開始發芽展葉的狀況。只是這些剛長出的新葉不久後會因為內部感染蔓延突然就枯黃或是直接落葉。 象足漆樹 象足漆樹乾貨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野採時因為砍斷主根而造成的感染,會從切口處一路往上蔓延。要知道砍根後的植株因為無法從根部吸收,體內新陳代謝與循環都會變得遲緩或停滯,同樣地,感染部位的蔓延也會變慢,但不會停止。以至於未遭感染的部位仍可在無根或裸根的狀況下發葉,加速內耗,一旦內部感染蔓延到這些部位,新葉一樣會突然枯黃,植株立即陣亡。 腺蔓家族:球腺蔓、刺腺蔓 腺蔓家族裡一些有肥大綠色塊莖的植株,像是球腺蔓和刺腺蔓,這些植株的乾貨最怕的就是壓傷及撞傷,越大棵的植株受傷的機會越高。因為這類植株一旦摔到或撞到就很容易造成綠色表皮底下水份含量最...

養塊根而不是養枝葉

植栽愛好者總希望看到親手養護的植株能夠枝葉茂盛,往往見到枝葉蓬勃生長心中就充滿成就感。而喜愛塊根的花友也希望看到自己栽培的塊根能增大變肥,總是盼望塊根能快快長大。只是我想問,這兩者都能兼顧嗎? 生長期塊根變瘦 要知道塊根本身就是個大倉儲,將養分儲存起來讓植株在生長期到來時能有足夠的補給,啟動生長的開關,順利開枝散葉。當枝葉越茂盛,塊根儲存的養分消耗就越大,這時候的塊根應該會變瘦。 如果發現塊根有稍微縮小或是有局部凹陷,只要還是硬的就不必擔心。此時只不過是養分消耗的速度比吸收快,或是水分不夠。要讓塊根肥回來, 可以試著增加給水、適度的調整介質或施以液肥以增加肥力,而修剪枝葉也是可行的辦法,前兩者是開源,而後者是節流。 如果枝葉並不多但塊根卻一直瘦,這鐵定是植株本身或者是根系出了問題,必須仔細檢查找出問題才行。 休眠時塊根長得快 如果你以為植株在休眠時會完全停止生長,那就錯了。個人的經驗,塊根植物在休眠時,它的塊根部位長大最爲明顯,原本在生長季略為凹陷的部位在此時也會肥回來。 在休眠階段由於植株少了伸展枝葉的養分消耗,從根部吸收的養分得以儲存在塊根裡,此時的塊根充分發揮其儲藏的功能。因此,即使是在休眠期,植株也盡量不要斷水,而是減量供水。一般來說,塊根植物的澆水方式可以按照植株枝葉茂密的程度來調整,枝葉越茂盛,供水就越多。枝葉減少,澆水的水量和頻率就跟著逐漸減少,但不用完全斷水。 如果休眠時塊根越來越乾扁,一定是塊根底下的根系出了問題或是過度缺水所造成,必須挖起來確認一下植株的狀況,如果看不出異狀,不妨先將塊根晾在陰涼通風處,等時序快到生長期再重新上盆。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我認識的Euphorbia ramena 拉梅娜大戟

拉梅娜大戟Euphorbia ramena 原生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北部,它生長在Red Tsingy地區,處於一般人很難到達的陡峭峰頂。拉梅娜大戟是一種特別的多肉植物,在較細的樹枝和較粗的塊根之間顯示出很大的反差。酒瓶狀的塊根有時向上延伸彎曲成細長的管狀,像極了大象的鼻子,頂端在生長季即會開出可愛的黃色花朵,就像是金黃色的小喇叭對著四面八方吹奏一般,也因此拉梅娜大戟特別受到喜歡塊根植物愛好者的歡迎。 栽培和繁殖拉梅娜大戟並不容易,它很容易腐爛。在本地它主要在秋季和初冬吸收水分,並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它僅透過種子繁殖,在入冬天氣轉冷後休眠,在春末產生新的葉子和花序,老的葉子在植株進入休眠時會枯萎並掉落。如果在休眠期間過冷和潮濕,要注意塊根容易腐爛。盆植時可以將塊根種植在土壤線以上,以便欣賞,同時也降低爛根的風險。 拉梅娜大戟喜歡帶有大排水孔的花盆,需要非常通風的盆栽介質,該介質主要由非有機材料組成,例如沙子,粘土,浮石,熔岩砂礫。生長季初期可以施肥,最好使用鉀含量高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肥料,包括所有微量營養素和微量元素的緩效肥。拉梅娜大戟具有極好的耐熱性,在生長季節需要有充足的陽光,但它也可以耐蔭。在活躍的生長季節要定期澆水,但避免直接澆灌在塊根上。冬天要保持幾乎完全乾燥。一旦澆水過多或季節不合時宜塊根會立即變成果凍狀,栽種必須注意控水管理,簡單來說,就是生長時保持溫暖和濕潤,休眠時保持涼爽乾燥。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 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我認識的Euphorbia primulifolia 櫻花大戟

櫻花大戟 Euphorbia primulifolia 是大戟科中的一種塊根植物,它是非洲馬達加斯加特有的物種。該物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中西部高地的廣闊地區,它的自然棲息地位於多種堅硬的岩石上,像是石英岩、花崗岩、片麻岩或玄武岩。它通常生長在地下,只有一小束花叢露出地面,在茂密的草叢中幾乎看不到。 櫻花大戟是一種引人注目但生長緩慢的物種,栽種時要有明亮的光線,排水良好的介質土壤,並只在生長季節澆水。就像馬達加斯加的其他物種一樣,它在冬天需要維持至少10°C以上的溫度,如果能保持溫暖的話會更好,冬天偶爾少量澆水可以防止過度的脫水。 櫻花大戟也是一種很長壽的植物,一旦新的根系建立起來,它可以保持多年不必換盆。它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也可以在半遮蔭的環境中生長。若是從陰暗處突然移到陽光下,要注意避免曬傷。栽種介質以礦物土壤的效果最好,而良好的排水至關重要。夏季應節水,冬季要保持乾燥。在短暫的生長季節中供給充足的水,它會長得很快。但是當不生長時如果澆水過多,則會很容易腐爛,栽種時必須做好控水管理才行。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 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我認識的Euphorbia trichadenia 玉龜龍

玉龜龍Euphorbia trichadenia是一種多年生塊根草本植物,原生地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安哥拉,它常見於河流附近的開放灌木叢中,或是沿河岸的乾燥山丘、河口和高丘陵地。玉龜龍的大型軟木狀塊根直徑可達20公分,其木本直立莖從基部分枝,葉子狹窄而尖銳,花朵顏色呈淡黃色。玉龜龍算是很容易照顧的植物,與一般多肉植物栽培方式類似,是不錯的入門品種。 栽種玉龜龍最好是在陽光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缺乏日照會影響植株正常開花,甚至生長力減弱,容易生病或塊根軟爛。栽種時可以將整個塊根部位埋入介質,這樣能加速塊根增肥。在夏天生長季時可以定期澆水,介質全乾便可澆透;當植株開始落葉即將進入休眠期,則必須逐漸減少供水。如果葉子完全掉落仍繼續澆水,容易造成塊根腐爛,此時建議不要完全斷水,大約兩周澆一次,可選在天氣晴朗的早晨,繞盆澆少量水分,讓介質稍微濕潤即可。大戟科植株一般根系較不發達,不易生根,完全斷水會導致細根乾枯。 迫不急待想試試?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我認識的Euphorbia clavigera 棒麒麟

大戟科的棒麒麟Euphorbia clavigera ,其原生地分布在南非及莫三比克一帶,生長在沙地或其他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它只需要一點點的水和很多的陽光。原產株的塊根可以長到非常大,直徑可以超過40公分以上,整個植株的高度可以達到50公分,這般大塊頭的原產株,年齡都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數百歲。花是黃綠色的。 棒麒麟原產株養護不難,但剛進口的植株陣亡率極高,有時甚至種了半年以上,已經順利發芽展葉的個體,忽然掛掉也是時有所聞。主要是因為植株本身重量較重,搬運或移動時容易碰撞,加上它的外皮相當厚,難以察覺植株內部狀況,等到內傷擴散才發現問題時,往往已回天乏術。事實上,這是很多大型的塊根都會遇到的問題,建議還是選購已在本地養護一年以上的植株較有保障。 其實,要判斷棒麒麟或其他大戟科原產株是否健康,有一個簡單的作法,用細針刺一下懷疑有問題的部位,如果流出白色黏稠汁液,大概可以判定該部位正常。棒麒麟原產株養護不難,它的養護方式與一般大戟科無異,但需要全日照以及少少的水,切記寧乾勿濕。 迫不急待想入坑?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我認識的Euphorbia knuthii 狗奴子麒麟

狗奴子麒麟 Euphorbia knuthii 是大戟屬的一種肉質灌木,形似另一種塊根大戟 – 飛龍。原產於非洲南部,生長在季節性潮濕的肥沃黑色土壤區。它的淺棕色的地下塊根型態多變,頂端生有灰綠色分枝,分枝肉質呈四棱形,棱峰生有褐色針刺,刺座頂端開黃色小花。狗奴子麒麟的塊根頗具觀賞價值,一般從插枝繁殖出來的植物個體中,它的塊根往往較細長且較多分支,最後長成整團大小不一且形狀不規則塊根盤繞在一起。 但是在播種實生的植物中,它的塊根趨向於肥大且少分支的蘿蔔根型態。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地所見到的狗奴子麒麟,不論是不是實生株,通常很少看得到蘿蔔根,都是纏繞成團的多根型態。 狗奴子麒麟 是所有塊根大戟中最容易藉由插枝來繁殖的物種 狗奴子麒麟是一種易於生長的觀賞性植物,並且受到塊根類植物愛好者特別喜愛。它的栽培方式與大戟屬的其他塊根物種(例如飛龍,奇怪島等)的栽培方式相同,但它是所有塊根大戟中最容易藉由插枝來繁殖的物種。它可以適應各種環境條件,即使是光照不足或是長時期疏於照顧。它很耐高溫,可以在全日照的環境生長,但也能適應陰暗的環境,只是長時間處於陰暗環境的植株往往會生長較為遲緩,莖細且虛弱,甚至產生黃化的現象。如果是在陽光下生長,它的顏色會更加鮮豔,莖長更短,且長度更均勻。 將根部裸露高於介質會減緩塊根長大 它的生長還受季節的影響,在溫暖的月份中,它的莖可以長得飛快,但塊根則需要很多年才能長大。在上盆時,一般都會將部分的塊根露出土壤,以便可以更容易欣賞。為了讓塊根更大更具觀賞價值,最好等植株長到足夠成熟時才暴露根部,通常是讓它在地下生長8到12年或更長時間之後,因為一旦將根部裸露高於介質,它的塊根長大的速度會更為緩慢。此外,每隔一到兩年,可以在早春時節修剪掉所有的莖,修剪後讓植株先斷水至少7至10天才澆水,這樣可以刺激更多分支生長,並使每個分支的長度相對較短且均勻。 盆植時需使用非常疏水的盆栽介質,介質最好使用非有機材料組成,例如浮石,火山岩等。在生長季節可定期澆水,最好保持土壤適度的潮濕,每周大約澆水一次; 冬天則要減少給水。儘管它極為耐旱,但在夏天生長季節,它也可以忍受大量水分和雨淋,此時露養也是不錯的作法。同時,在夏季也可以施加液肥,最好使用鉀含量高 並包含所有微量元素 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專用肥料。 迫不急待想入坑?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