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分享自己在植栽這個領域的心得,一面構思文章的內容段落,同時也反覆回想腦中過去十多年來的記憶,經驗分享漸漸也變成一種念舊與自省。小時候討厭寫作的我似乎也因此喜歡上爬格子。這大概是植物帶給我職業生涯新的斜槓人生外,帶來的另一個改變。之前開車上路都利用等紅綠燈的時間調整剛拍好的植物照,最近好像都忙著趁倒數讀秒校對剛寫好的網誌。幾天前才剛發表了選購「橄欖乾貨」的心得與建議,心裡又開始嘀咕是不是也該談談「塊根乾貨」該怎麼挑選? 關於「象足漆樹乾貨」 看到最近陸續有賣家促銷剛進口的象足漆樹,在進入「塊根乾貨」的主題前,先補充一點個人對象足漆樹乾貨的看法。 應該是因為近一兩年來小型的象足漆樹在市場上流行,花友和賣家也逐漸學習到購買時要注意靠近根部的切口,看看切面是否正常。但是象足漆樹染菌不一定是從根部開始,偶爾也會出現由上部枝條向下蔓延的案例。而根部切面是否新鮮,除非已經冒出根頭,最妥當的做法還是現切檢查。由於市面上的小型個體上架時根部大多已經切到底,賣家會配合再現切檢查的機會不大。不久前剛分享了一些個人對於挑選橄欖乾貨時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對於同是木本植物的象足漆樹應該也能參考。唯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象足漆樹的「保鮮期」應該比橄欖更短,原因並非在於水份流失,而是染菌蔓延的速度,一些原本根部留得短的個體,大約一到三週染菌的狀況就蔓延到肥肚裡了,該切卻捨不得切,一眨眼就無法挽回了。 怎樣的象足漆樹最新鮮?有一個鑑定「新鮮度」的方法,那就是「表皮的顏色」。別以為長滿疣粒的象足漆樹的外皮跟百歲人瑞一樣老摳摳,其實它的外皮特別是疣粒的凸起其實超水嫩,新鮮表皮含水頗高,木質化的程度也比較低,就是這樣才導致象足漆樹容易染菌而且蔓延快速。新鮮的象足漆樹淋濕時,原本棕灰色的外皮就會透出像醃漬桃子般的青綠色且帶點透明感。也像是翡翠或碧玉的原石,原本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石頭,過了水就隱約透露出內在綠色的光澤。沒錯,那就是新鮮象足漆樹表皮的顏色,如果你的象足漆樹乾貨泡濕了還是只有一般樹皮的顏色,那最好有心理準備了。 塊根乾貨狀況因品種而異 長葉不一定發根 反覆思考「塊根乾貨」該如何挑選才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市面上常出現的「塊根乾貨」品種實在太多,必須關注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很難以一概全。只能從挑選一般的塊根乾貨需要注意的地方談起,再針對市場上相關的熱門品種來補充,特別是西番蓮塊根、大戟科,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