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1的文章

多肉塊根植物該如何澆水? 做對三件事就好(之三)

如果可以改掉動不動就想澆水的習慣,做到寧乾勿濕,又能夠做好控水管理,讓每一棵植物不會一直泡在潮濕的介質裡,讓植物的根部有個疏水通氣的環境,基本上,植株爛根的機率應該不到百分之十,對於塊根植物來說,只要根沒事,植株就不會掛。所以,做好前面兩件事,免除了水太多對植物的威脅,接下來就要做的就是要適量的供水來幫助植物生長了。 要做好的第三件事:澆水跟上展葉的節奏 有的人很隨興,澆水喜歡跟著感覺走,澆多澆少看心情。有的人喜歡看老天,天氣好時多澆點, 遇到陰雨就少澆點。有的人直接看植株是夏型種還是冬型種,生長季到了就多澆水,休眠時就少澆點甚至乾脆斷水。 一般來說,多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從休眠狀態中甦醒後,開始發芽、展葉,到茂盛,然後逐漸黃葉、枯葉到落葉,最後植株又進入休眠狀態。除了極少數很難搞或是對生長環境有極端要求的物種外,如果不確定澆水該怎麼澆,那就依照展葉的狀況來調整澆水吧,從休眠期結束植株開始冒新芽,逐步增加供水,葉子長越多,水就給越多,等到生長季快結束出現黃葉或落葉時,再逐步減少供水,這樣應該能夠滿足植物在生長季時對水的需求。 休眠時該不該斷水? 有些花友擔心植株在休眠期澆水容易造成爛根,所以乾脆斷水。其實在接觸過那麼多不同的外來植物後,真正需要完全斷水來渡過休眠期的物種並不多,幾乎都是非常罕見的稀有品種,要見到都不容易。此外,很多塊根植物雖然在休眠期葉子都掉光,但塊根部位反而在這段時間拼命長大,還是會需要補充水份,只要能做好控水管理,在休眠期的植物可以減量供水,並不需要斷水。 休眠期不休眠該不該限水? 很多進口植株在本地栽種,到了該休眠的季節還是一片綠油油的,有些資深花友或前輩會藉由限水或斷水來促使植株進入休眠狀態。個人認為植株在原生地休眠,都是因為環境不利生長才進入休眠狀態。來到四季如春的寶島如果能夠全年無休的生長,何必一定要逼它睡呢?我的建議還是看葉子的變化來供水,只要不休眠,水就不要停。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caudexwang.com/

多肉塊根植物該如何澆水? 做對三件事就好(之二)

既然栽種的是多肉植物,植株本身對於乾旱的耐受度應該不會太差。要讓植物長得好,與其知道如何「澆水」,還不如先從掌握好「控水」開始。您也許會問:「懂得如何澆水」不就是會「控水」了嗎?在我的定義裡,它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兩件事喔。 要做好的第二件事:「澆水」要先會「控水」 既然是寧乾勿濕,要讓植物有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就應該從了解現有的環境開始。水是植物生長之所需,但過於潮濕也是植株致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這裡所說的「控水」,就是要了解如何控制介質的濕度,讓介質能在一段時間內從濕透變成幾乎完全乾燥。這段從濕變乾的時間越短,表示必須更勤勞的澆水,避免因為介質乾太久而導致新根或細根乾枯萎縮;這段時間越長,使得根部長時間悶在潮濕的環境,植株爛根染菌的風險就越高。從目的來看,「澆水」是讓介質含有水份以供給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控水」是要讓介質能夠自然地從濕變乾而且重複的發生。 對多數植物來說,適合根系生長與發展的介質環境應該是乾濕不斷地交替,讓水份的供給時而滿足,時而缺乏,藉以誘導根系不斷地向下向四方發展。我們藉由「澆水」提供植株足夠的水份來維持它生長的需要。我們透過「控水」管理來讓介質內含的水份一方面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同時還能維持適當的乾與濕的循環,刺激根系的健全發展。這樣看來,「澆水」只是為了達到良好「控水」的一種手段,藉由澆水的水量與頻率來調整介質的乾燥與濕度。我的建議是: 要讓植株長得好,需要的是適當的「控水」而不只是「澆水」。 如何做好控水管理? 要了解如何「澆水」並不難,只要了解植物的生長週期,配合生長季節來調整給水,應該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要回答如何調節介質的乾濕度以及從濕變乾所需的時間,這就不只是澆水的問題了。因為水多水少會影響控水,介質的疏水性會影響控水,栽種環境的日曬與通風會影響控水,甚至盆器的材質和樣式也會影響控水。要做好控水管理,其實就是要讓前面提到的這些影響控水的變數,在相互影響後能夠達到最有利於植株生長的結果。也因為這些變數與條件會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我無法提供您一個固定的公式或是標準答案。 找出您專屬的控水管理參數 想要了解您的花園或陽台陽台上的植株需要做怎樣的控水調整嗎?可以依照您最常用的盆的大小,找一個差不多大的透明寶特瓶切一半下面鑽孔,當成是一個類似大小透明的盆,再倒入您慣用的混合介質並澆水澆透,記下介質乾透所需

多肉塊根植物該如何澆水? 做對三件事就好(之一)

花友在詢問有關植物養護的問題時,總是特別關心澆水的問題,每當入手新的植物,腦海中必定浮現一些問號,像是「該多久澆一次?」、「要澆透嗎?」、「要澆多少?」等等,好像要讓植株能夠長好變美的關鍵都跟澆水有關。 等到栽種一段時間之後,澆水可能又變成所有問題和錯誤的元凶,「葉子變黃了,是不是水不夠?」、「好像有點枯,是不是太乾了?」、「有落葉,是不是水太少?」,只要植株出現一點點改變,八成都跟澆水有關。而且十個裡面有八個會認為可能是水澆太少,若不是已經目睹植株軟爛,極少數會懷疑是水給得太多。 再加上對多數的花友來說,「澆水」這個動作似乎是表達對植物關愛最自然、最合理的方式。「無聊的時候,澆一下。」、「經過的時候,澆一下。」、「天氣好的時候,澆一下。」,這些愛的表現總是在不經意中發生,即使一天已經愛過好幾回,也不厭倦。 要做好的第一件事:要寧乾勿濕 很多花友害怕給植物澆水,尤其像是種塊根植物,水澆太多,介質長期處在潮濕的狀態,甚至積水不退,植株很容易爛根就掛掉。水澆太少,根系開始萎縮,植物得不到外部提供的水份和養分便開始內耗,一旦植物開始吃自己,植株的外觀勢必開始萎縮變瘦。只不過水太多容易讓植株在短時間內就因為潮濕所引來的其他問題而陣亡,而水太少頂多讓它看起來營養不良,但往往還能撐個半年一年,期間只要恢復供水,它很快又會活起來。 所以,如果真的對澆水不是太有把握的話,寧可先別澆太多水,觀察一陣子再一步步調整澆水的方式。也不要看到塊根瘦了,就急著用水來餵飽它。除非您是懶到讓植株完全靠天養,或是忽然失憶不記得它的存在所以沒有澆水,多肉植物要乾死的機會其實不大。相反地,水澆太多才是植物十大死因裡的第一名。 剛收到的植物該不該澆水? 這也是花友常問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但是要視不同的狀況。 植株有根,而且根部沒有外傷。此時就放心地澆吧,植株應該已經渴了好多天,就讓它喝個痛快。 植株有根,但根部可能因為裸根運送或其他因素有些斷根的傷口或外傷。此時要先確認傷口已經乾燥且不太會有受感染的風險才澆水。如果植株還是裸根,就先觀察幾天再上盆,上盆後可直接澆水。 植株無根。此時的植株根本沒有喝水的能力,水澆了也是白澆,澆多了反而容易爛,何必自取滅亡呢?如果是為了要誘根,那就是不同的狀況了,要注意的不只是澆水而已。 我個人的習慣是植株上盆後就直接澆水,而且不只是澆

「白皮綠骨」橄欖怎麼變黑了?

在一般常見的沒葯橄欖中,所謂的「白皮綠骨」應該算是蠻受歡迎的品種,像是 Commiphora eminii 、 Commiphora kataf var turkanensis 、 Commiphora africana 等等。這些品種的枝幹包覆著一層層白色或淺黃色薄薄的表皮,當表皮被撕開或剝落後,就會露出如碧玉般綠色的枝幹,看起來頗為貴氣。不過這類綠色枝幹的橄欖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特別是在枝條的末端,往往在不經意的碰撞後,傷口就會受到感染而變黑。 綠色枝幹表層質地軟容易外傷 (染菌後綠色表層變黑) 特別是原產株,運送時不像保護塊根植物般會把塊根一顆顆包護好,橄欖或是其他灌木植物由於枝條多,有些還帶刺,很難好好包裝。加上一般都認為這類植物不容易摔傷或撞傷,重量也輕,運送時大多是直接將數棵植株全塞進紙箱裡。殊不知這些在紙箱裡密密麻麻的刺和細枝,在運送的過程中不斷的互相磨蹭撞擊,最慘的就是那些綠色的枝幹,綠色的表層質地較軟且偏肉質,非常容易被刺傷而染菌。為了避免這個狀況發生,多數原產株在運送包裝前都直接把枝條都剪掉,只保留較粗的部分,以降低植株受傷染菌的風險。 新鮮綠橄欖樹肉厚汁多 白皮綠骨的橄欖樹的樹幹質地比一般橄欖科品種要來得軟,肉質部分較多且含水量高。如果把枝幹剖開,從最外層算起大概可以看到四個部分: (1) 最外層是淡黃色表皮 。 這部分由一層或數層淺黃色薄皮組成,有些花友會把這些所謂的「白皮」剝掉,剝的過程其實很療癒,就像我們在剝腳皮或死皮一樣,越剝越爽。但還是建議能保留就留吧,這層皮不但能保護底下的綠色皮層,也是這些橄欖樹的重要特徵。 (2) 第二層是綠色主幹表層 ,在成株上的厚度大約是 1mm 左右。綠色的組織在植株落葉的休眠期間可以輔助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由於這一層屬於較軟的肉質,當植株供水不足時,綠色的表層會萎縮形成許多皺褶,只要適當的給水就可恢復。 (變黑色的肉質層必須清除乾淨) (3) 第三層白色或淺黃色的肉質層 。這個肉質層厚度只比上面的綠色表層厚一點點,質地更軟,含水量更高。從實際解剖植株可以看得出這個薄薄的肉質層是病菌在植株內部蔓延的主要管道,一旦外力造成的傷口深入到這個區域,裡面內含的水份就從傷口溢出,容易發霉染菌。一旦傷口染菌,病菌也是在這一層迅速蔓延,此時的肉質層漸漸從原本健康時的白色變成棕色,但由於是在綠色表層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