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常見的沒葯橄欖中,所謂的「白皮綠骨」應該算是蠻受歡迎的品種,像是Commiphora eminii 、Commiphora kataf var turkanensis、Commiphora africana等等。這些品種的枝幹包覆著一層層白色或淺黃色薄薄的表皮,當表皮被撕開或剝落後,就會露出如碧玉般綠色的枝幹,看起來頗為貴氣。不過這類綠色枝幹的橄欖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特別是在枝條的末端,往往在不經意的碰撞後,傷口就會受到感染而變黑。
綠色枝幹表層質地軟容易外傷
(染菌後綠色表層變黑)
特別是原產株,運送時不像保護塊根植物般會把塊根一顆顆包護好,橄欖或是其他灌木植物由於枝條多,有些還帶刺,很難好好包裝。加上一般都認為這類植物不容易摔傷或撞傷,重量也輕,運送時大多是直接將數棵植株全塞進紙箱裡。殊不知這些在紙箱裡密密麻麻的刺和細枝,在運送的過程中不斷的互相磨蹭撞擊,最慘的就是那些綠色的枝幹,綠色的表層質地較軟且偏肉質,非常容易被刺傷而染菌。為了避免這個狀況發生,多數原產株在運送包裝前都直接把枝條都剪掉,只保留較粗的部分,以降低植株受傷染菌的風險。
新鮮綠橄欖樹肉厚汁多
白皮綠骨的橄欖樹的樹幹質地比一般橄欖科品種要來得軟,肉質部分較多且含水量高。如果把枝幹剖開,從最外層算起大概可以看到四個部分:
(1) 最外層是淡黃色表皮。這部分由一層或數層淺黃色薄皮組成,有些花友會把這些所謂的「白皮」剝掉,剝的過程其實很療癒,就像我們在剝腳皮或死皮一樣,越剝越爽。但還是建議能保留就留吧,這層皮不但能保護底下的綠色皮層,也是這些橄欖樹的重要特徵。
(2) 第二層是綠色主幹表層,在成株上的厚度大約是1mm左右。綠色的組織在植株落葉的休眠期間可以輔助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由於這一層屬於較軟的肉質,當植株供水不足時,綠色的表層會萎縮形成許多皺褶,只要適當的給水就可恢復。
(變黑色的肉質層必須清除乾淨) |
(4) 第四層是木質層,也就是枝幹中心的大部分區域。當植株表層染菌變黑時,枝幹內部的木質層其實影響不大,病菌似乎都是沿著表層散開,不太會侵入這個區域。此外,新鮮橄欖樹的木質層雖然也是充滿纖維組織但並不硬,等到枝幹乾枯完全沒有水份時才變得非常硬,要削要切都很困難。
植株本身的自癒能力
(分泌樹脂保護傷口) |
除了分泌樹脂,植株會在損傷區域的外圍的綠色表層及肉質層形成橫向的斷點,就像是在馬路上擺出一道道拒馬,阻擋傷勢繼續蔓延。只是形成這些橫向的阻隔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蔓延的速度太快對植株的存活會是很大的威脅。
(一道道橫向阻隔阻斷感染)
變黑或乾枯的枝條要切除嗎?
通常枝條捨不得修剪或切除,多是為了外觀考量,希望多一些枝條讓植株看起來更好看更茂盛。但是對於已經變黑或是乾枯的枝條是否該切除,就要看實際的狀況了。如果變黑的區域還在蔓延,不用遲疑,能切的就話,要馬上將已經變黑的部分完全切除。切除後務必要檢查切面,不能只切到綠色表層的區域,必須看第三層的肉質層是否是健康的白色或淡黃色,如果還是黑色或棕色就要再多切一點,直到切面看起來顏色都正常為止。
其實,如果看到染菌變黑的區域已經成功地讓植株自癒或阻隔,變黑的範圍已經被表層橫向的阻隔擋下,應該是可以不切的。之後被阻隔的黑色區塊會漸漸乾枯,黑色的表層會剥落,只留下已經乾枯硬化的木質部。
(務必要將感染區域清除乾淨) |
如果變黑的範圍太大,或是已經從枝條蔓延到主幹,不像枝條那麼容易切除的話,不妨試試用挖(削)的,直接把變黑的部分挖掉,同樣是挖到肉質層露出白色為止。挖好之後可以在傷口區域塗上一層凡士林或是切口接著劑,避免植株過度脫水或是受到二度感染。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