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栽種的是多肉植物,植株本身對於乾旱的耐受度應該不會太差。要讓植物長得好,與其知道如何「澆水」,還不如先從掌握好「控水」開始。您也許會問:「懂得如何澆水」不就是會「控水」了嗎?在我的定義裡,它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兩件事喔。
要做好的第二件事:「澆水」要先會「控水」
既然是寧乾勿濕,要讓植物有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就應該從了解現有的環境開始。水是植物生長之所需,但過於潮濕也是植株致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這裡所說的「控水」,就是要了解如何控制介質的濕度,讓介質能在一段時間內從濕透變成幾乎完全乾燥。這段從濕變乾的時間越短,表示必須更勤勞的澆水,避免因為介質乾太久而導致新根或細根乾枯萎縮;這段時間越長,使得根部長時間悶在潮濕的環境,植株爛根染菌的風險就越高。從目的來看,「澆水」是讓介質含有水份以供給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控水」是要讓介質能夠自然地從濕變乾而且重複的發生。
對多數植物來說,適合根系生長與發展的介質環境應該是乾濕不斷地交替,讓水份的供給時而滿足,時而缺乏,藉以誘導根系不斷地向下向四方發展。我們藉由「澆水」提供植株足夠的水份來維持它生長的需要。我們透過「控水」管理來讓介質內含的水份一方面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同時還能維持適當的乾與濕的循環,刺激根系的健全發展。這樣看來,「澆水」只是為了達到良好「控水」的一種手段,藉由澆水的水量與頻率來調整介質的乾燥與濕度。我的建議是: 要讓植株長得好,需要的是適當的「控水」而不只是「澆水」。
如何做好控水管理?
要了解如何「澆水」並不難,只要了解植物的生長週期,配合生長季節來調整給水,應該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要回答如何調節介質的乾濕度以及從濕變乾所需的時間,這就不只是澆水的問題了。因為水多水少會影響控水,介質的疏水性會影響控水,栽種環境的日曬與通風會影響控水,甚至盆器的材質和樣式也會影響控水。要做好控水管理,其實就是要讓前面提到的這些影響控水的變數,在相互影響後能夠達到最有利於植株生長的結果。也因為這些變數與條件會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我無法提供您一個固定的公式或是標準答案。
找出您專屬的控水管理參數
想要了解您的花園或陽台陽台上的植株需要做怎樣的控水調整嗎?可以依照您最常用的盆的大小,找一個差不多大的透明寶特瓶切一半下面鑽孔,當成是一個類似大小透明的盆,再倒入您慣用的混合介質並澆水澆透,記下介質乾透所需時間。有了這個數據,您就可以知道每隔多久需要澆水,也能作為日後介質調整或選盆換盆的參考。
舉例來說,如果測試出來所需的時間太長,為了避免澆水後植物根系長時間處在悶濕的狀態,您可以選用更加透氣的陶盆或是在塑膠盆底甚至盆身多鑽幾個孔,或是使用更疏水的介質,這樣就能縮短介質乾燥的時間。
不要不澆水或局部澆水
為了達到控水管理的目的,您可以更換栽種環境,調整介質內容,改用適當的盆,或是調整澆水的時間,但是,不論您如何調整,就是不能不澆水。千萬別異想天開,不澆水或澆少水來讓介質乾燥。水一定要澆,而且建議您澆水時最好要澆透。
澆水為何要澆透?
澆水時沒有看到水從盆底流出來可能有兩個原因:
- 水澆太少,植物的根吸不到水,澆了等於白澆;或是只有部分根系吸到水,吸不到水的部分則漸漸乾枯萎縮。
- 盆底的排水孔因為介質中較細小的細沙粉塵向下沉澱淤積而阻塞,水份長時間難以排出,容易造成爛根。
其實,就算平常澆水時有見到水從盆底流出來,也不表示盆內的介質已經完全濕潤,有可能水只從一邊流出來而另一邊還是乾的。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導致根系無法健全的發展,我個人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時間澆水就改用浸盆的方式,也就是將盆整個浸泡在水裡再取出,這樣就能確保澆水澆得透徹了。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