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質的第二個基本功能就是要能調節水份,讓植株根部周遭保持乾濕交替的生長環境。
栽種對水份極度敏感的多肉和沙漠植物時,調整混合介質配方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出一個能夠符合該物種發展根系,並滿足其水份需求的環境。不同的植物品種在不同的栽種環境下,對水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植株需要維持較長時間乾燥,有的則喜歡較為濕潤的環境。但乾太久會枯死,濕太久容易爛根,而乾與濕的拿捏,就仰賴調配適當的栽種介質。
雖然市面上常見的介質材料至少就有數十種,不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力加工的,如果認真的去研究每一種材料,會發現它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成分,並且內含許多不同的礦物質元素。對於植栽新手來說,大可不必去在意那些介質材料本身所內含的天然或化學成分,因為即使那些成分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考量實際盆植時能被用在介質裡的份量也非常有限,一般盆植所使用的介質總量所能直接供給植株的營養成份,根本無法長時間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在選擇或調配混合介質時,唯一的考量就是要先做到對混合介質中水份的控制與管理。
「疏水介質」與「保水介質」的完美搭配
如何調配出栽種介質適當的疏水性並達成乾濕循環的根部環境?這需要先瞭解一般介質材料的特性。市售常見的介質材料可大致分成「疏水介質」和「保水介質」兩大類。簡單講,栽種介質需要疏水到什麼程度,就是透過這兩類介質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來達成。
「疏水介質」顧名思義就是本身不太會吸收水份,即使浸濕了也能夠在短時間內變乾。一般天然的岩石和礫石,像是火山岩、蘭石、麥飯石、綠沸石,以及經過加工製造的發泡煉石、珍珠石等,都屬於疏水介質。由於岩粒和礫石本身質地堅硬,即使浸溼也不會溶解,使得顆粒與顆粒間能夠產生孔隙讓水份與空氣流通。顆粒越大,縫隙也越大,也就越疏水,也越透氣。 如果顆粒極小,那就變成砂了,像是一般河砂、輕石砂、富士砂等。砂粒與砂粒間的孔隙更小,疏水性及透氣性自然較差。
「疏水介質」本身不保水,水份很快就會流失。然而,疏水介質也不保肥,就算本身帶有一些礦物質成份,即使再添加人工肥料,也都很容易流失。不論是大顆的岩礫還是小到細砂,水份與養分的流失只是時間快慢的差別罷了。如果介質太過疏水,植株不僅會缺乏水份,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一般來說,在盆植時,植株體型越大,選用的盆也越大,而用來栽種的疏水介質顆粒也越大。大盆用小顆粒,疏水性變差;而小盆用大顆粒,疏水性會過強,水分很快流失。順帶提醒一點,當疏水介質使用較多時,盆內環境容易偏乾燥,此時的介質環境容易聚居螞蟻,形成蟻窩。
相對於「疏水介質」,「保水介質」則是指本身可以吸收水份,並能夠將水份保留在體內較長時間的介質材料。一般的壤土類像是陽明山土、赤玉土、鹿沼土、唐山石,或是取自天然有機的材料像是樹皮、椰塊等都是屬於保水介質。其中,由於土壤本身遇水沖刷容易崩解,甚至溶成泥漿粉塵,使用在多肉植物的栽種上,特別是在盆植時,容易溶解沈澱填滿介質間的縫隙,甚至阻塞排水孔,因此大多會透過高溫培燒將土壤燒製成較不易分解的顆粒狀,像是赤玉土和唐山石等,就是加工過後較不易分解的壤土。不是不會崩解,只是崩解速度稍微慢一點罷了。
一般來說,「保水介質」相對也較保肥,像是能夠吸收液肥,延長肥料的時效。但由於天然的保水介質多為土壤或是土壤的加工製品,時間久了還是會溶解或風化,使用上都有一定期限,用久了除了會造成阻塞影響排水,本身也容易酸化,破壞植株根部環境的酸鹼平衡。使用這類介質材料時不妨先過篩,先排除掉過細和已經粉塵化的部分再使用。選用顆粒較大的,使用年限也較長。值得一提的是,保水介質使用過多容易變成植株根部染菌生霉的溫床,特別是長時間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導致植株爛根。
疏水介質最常使用「火山岩」
一般在栽種多肉植物時最常被植友拿來使用的疏水介質應該是火山岩了。天然火山岩是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天然石材,本身除了富含各種礦物質成份,由於岩漿冷卻後形成許多氣孔,讓火山岩比一般岩礫更加疏水且透氣。
一般用在園藝上的火山岩按其顏色分成黑火山岩、紅火山岩和白火山岩。三者效果差不多,但主要差異在其重量和吸熱效果。白火山岩重量最輕,適合作為一般混合介質的主要素材,避免盆栽過於沈重,不便搬運。而黑火山岩重量較重,拿來使用可以降低盆栽重心,當成表面鋪石也能避免強風將介質吹散一地。同時,黑火山岩還有吸熱保溫的效果,冬季日照時間較短時,黑火山岩能延長介質溫暖,幫助植株在天涼的冬季發根。
國內販售的火山岩均為進口天然材料,大多從印尼進口,價格較一般介質材料高一些。其中,白火山岩在國內常見的有兩種,分別是印尼白火山岩和土耳其白火山岩。前者顏色雪白,但容易粉化成白色石灰,過篩後使用適合作為裝飾用鋪石。後者顏色偏黃,內含較多雜石,但不易分解,適合作為混合介質使用。在國外有園藝業者完全使用火山岩來栽種,尤其是栽種蘇鐵類植物,容易發根,也不易爛根。而國內園藝業者一般都因成本考量,較少使用火山岩並改以一般建築用礫石或河砂來取代。
保水介質最常使用「赤玉土」
赤玉土是一般植友最常使用的栽種土壤,如前所述,它是一種加工再製的天然土壤,透過高溫鍛燒增加其硬度以延長其崩解或風化前的使用壽命。國內一般販售的赤玉土也多為進口材料,價格偏高。其中,以來自日本的三本線赤玉土硬度最高,也最受植友歡迎。一般傳統園藝業者鮮少使用,就算使用也都只用在一些價高的植物單品上。此外,市售的赤玉土也和其他進口介質材料一樣,一般按照其顆粒大小分成細粒、小粒、中粒、大粒,共四種規格。除非是拿來作為迷你盆栽的表面鋪土,一般不建議使用細粒赤玉土,避免介質過度保水,或太快就崩解阻塞排水孔。
就個人經驗,雖然赤玉土是經由高溫燒製而成,在悶濕的環境下還是容易發黴生菌,其顆粒透氣的特性也經常成為昆蟲藏匿甚至產卵的好地方。使用時,定期消毒除蟲還是不可少。
偏酸性的「鹿沼土」有助於棒錘樹生長
之前在其他文章曾經分享過,在混合介質中加入10%的鹿沼土似乎對於棒錘樹屬植物的生長及增肥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由於介質酸鹼性的改變所造成。關於栽種介質的酸鹼性,這已經不是植栽新手所能夠很好掌控的課題了,即使是老手、玩家也未必能拿捏得宜。幸運的是,植友所接觸到的植物中對介質pH值極度敏感的物種非常有限,植栽新手大可不需要太擔心,只需要記得在栽種棒錘樹屬植物時,不妨在介質中添加一些鹿沼土即可。
關於「蛭石」的使用
蛭石是一種較為特殊且經常被拿來使用的保水介質。蛭石呈現多層次交疊的結構,是一種含鎂的水鋁矽酸鹽,其外觀看似雲母石。作為保水介質的蛭石本身經過高溫培燒膨脹,質地柔軟有彈性、重量輕,且富含礦物質成份。蛭石就像海綿一樣,對水及肥份的吸附性強,不腐爛,一般可使用3到5年。適合添加在孵苗育種的混合介質中,能夠有效避免新生的細根乾枯。
許多植友會拿蛭石當成是植物乾貨發根期間的主要介質,必須提醒的是,蛭石雖然是由石材加工製成,百分之百單一使用蛭石並浸泡在水中,浸濕的蛭石本身完全不透氣,也不疏水。浸泡一週以上容易變質生菌甚至發臭,使用時要注意其變化,一旦出現異味就全部換掉。
「珍珠石」與「碳化稻殼」
一粒粒雪白且輕飄飄的珍珠石看起來很像傳統米食中的「爆米香」,它其實是矽酸鋁火山岩粉碎後,再經過高溫培燒膨脹,所形成的多孔隙白色粒狀結構。珍珠石質地非常輕,風一吹便容易散落一地,且本身不具吸水或吸肥的能力。少量加入混合介質中能有效提升介質疏水性及透氣性,適合用在播種育苗的混合介質中。
而碳化稻殼運用在混合介質裡的作用其實跟珍珠石有點類似,都能有效增加混合介質的排水及透氣性。只不過珍珠石屬於天然礦物的再製品,酸鹼性呈現中性,而碳化稻殼是有機稻殼燒製過炭化的產物,pH值略偏鹼性。此外,碳化稻殼和竹炭一樣,通常被認為具有除臭、抗菌的能力,能提升植株的抵抗力。只不過稻殼本身保溫效果不錯,在混合介質中若沒有混合均勻,成塊的碳化稻殼反而是昆蟲成家產卵的溫床。
(未完待續)
(未完待續)
對多肉塊根植栽有興趣嗎?歡迎加入「塊根王臉書社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