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種介質的第三個基本功能就是要能提供養分,並透過植株根系吸收。
在前面開始的第一篇就有提到,一般不論是天然介質或是人造材料,本身雖然多多少少都含有養分和礦物質成份,其含量都無法滿足植物長期生長的需要。對於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氮、磷、鉀,以及像是鐵、鋅、銅、錳等微量元素,都必須適時補充,並經由栽種介質讓植物吸收。
「缺水」還是「缺肥」
一般來說,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於「缺肥」和「缺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塊根植物。如果你的塊根植物變瘦、表皮變皺、變扁、變軟但仍保有一定彈性,那多半是因為缺水的關係。在根系沒有受損的情況下,只需適度給水就能在兩三天內看到成效,塊根很快就能胖起來或硬起來。但是,如果植株缺乏的是營養或是礦物質、微量元素,表現出來的就不只是變瘦了。
植物缺肥很多時候是表現在葉子上。植株葉子顏色變淺、變黃、落葉都有可能是缺肥的表現。像是蘇鐵類植物如果葉子的顏色呈現黃綠色而非一般看到的深綠色,千萬別急著開香檳把它當成是特殊的變異株或是要出錦了。蘇鐵的葉色偏淺、偏黃多半是缺乏鐵元素的結果。
「泥炭土」與「培養土」要小心使用
在前一篇介紹「保水介質」時並沒有特別介紹到植友常用的泥炭土和培養土,那是因為在多肉植物的栽種上,我個人習慣將它們視為肥料,而非單純的介質。純的泥炭土是由從沼澤地區所挖出來的深層淤泥所製成,黏性極強,富含礦物質以及微生物菌,本身的肥力遠超過其他介質材料。在國內,純泥炭土大多從歐洲進口,其售價也比其他進口介質原料要貴得多,一般看到的泥炭培養土或是培養土大多是將進口泥炭土稀釋過後的產物,藉由混入其他有機介質材料像是椰纖土、木皮碎屑等再分裝販售,不僅市場價格更親民,混裝後的培養土本身仍舊保有相當不錯的含肥量,還更加疏水、透氣,就算直接拿來使用也沒問題。
由泥炭土混裝稀釋後的培養土常常被園藝業者用來栽種小苗,不僅能讓植株在短時間內長得飛快,長得茂盛,而且只需要栽種兩三個月就能上架銷售。一般在花市看到的小盆栽都是直接用培養土來栽種,或是再混入少量珍珠石來提高培養土的透氣性。要注意的是,培養土雖然含有肥力但本身並不保肥。使用幾個月並經過頻繁的水份澆灌後,肥力流失相當快速,加上泥炭土和培養土一旦使用久了容易結成塊狀,不僅會影響排水,還會酸化生菌。一般從花市買回家的小盆栽若是原本就使用培養土栽種,回家後要馬上更換介質。而一般植友栽種的混合介質中若是有添加泥炭土或培養土,最好每一年都要換新介質,避免盆植介質的疏水性和酸鹼平衡受到影響。正因為這個緣故,很多多肉玩家乾脆不用泥炭土和培養土,避之唯恐不及,我個人也是能不用就盡量少用。
適量添加長效肥/ 緩釋肥
在市售的多肉植物專用混合介質中常會看到一些顏色較為鮮豔的顆粒,有黃色、橙色、藍色、紅色等等,它們應該都是屬於營養肥料,也就是長效肥(或稱緩釋肥)。在混合介質中加入適量的多肉專用肥料可以提供植物充足的氮、磷、鉀等元素以及一些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長狀況。
市售的長效肥種類蠻多,一般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氮、磷、鉀均衡型,什麼植物都能用,包括多肉植物。另外一類就是多肉植物專用型,對促進多肉植物生長和增強抗病力效果更好一些。長效肥的肥效通常能持續半年左右,在給植物換盆時,可以直接把肥料顆粒加進混合介質中均勻攪拌,也可以直接撒在介質表面,讓其慢慢滲入吸收。一般建議可以在秋天和春天準備適量長效肥給多肉使用,每年春、秋使用兩次,就能滿足植株整年的養分需求。
此外,施肥的量可以參考肥料包裝上的使用說明,但一般也取決於植物的種類、生長狀況以及介質土壤的質量。如果介質質量較好,則可以使用較少的施肥量,反之介質質量較差,則需要使用較多的施肥量。另一方面,一般施肥的量也受季節的影響,通常春、夏季施肥量要比秋、冬季施肥量多,因為夏季的溫度高,植物的生長速度也會加快,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不過還是必須提醒,切勿過度施肥,施肥過量可能會導致土壤質量的下降,影響植物的生長,還可能會導致植物的病變。此外,施肥時也要注意施肥的頻率,避免施肥過於頻繁,以免植物受到傷害。
關於多肉植物施肥的經驗與心得,之後有機會再以專文來與植友分享。針對栽種介質的準備與調配,一般只要妥善運用泥炭培養土,並適量添加長效肥應該就可以了。
關於多肉植物施肥的經驗與心得,之後有機會再以專文來與植友分享。針對栽種介質的準備與調配,一般只要妥善運用泥炭培養土,並適量添加長效肥應該就可以了。
如果你已經參考了上述三篇關於多肉栽種介質的介紹,相信你已經具備了對栽種介質基本的認識。接下來,也就是在「認識多肉栽種介質」系列分享的第四篇最終章,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著調配自己專屬的栽種介質吧!
(未完待續)
對多肉塊根植栽有興趣嗎?歡迎加入「塊根王臉書社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