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入坑的植栽新手來說,該用什麼介質來栽種似乎是入手植株後最惱人的課題。「介質」指的是栽種用的土壤,但成分不一定是土,有可能是石礫或是其他天然或人造材質。平心而論,介質的選擇之所以會困擾植栽新手,一方面是因為本身對各種介質材料的特性還不瞭解,深怕選錯介質會把自己人生中第一棵或是迄今最貴的植物養掛。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相關的資訊太少,每每提到栽種介質,都是用「疏水」兩個字帶過。至於怎樣才會「疏水」?或是要「疏水」到什麼程度?你我大概都很難在網路資訊和公開文獻中找到答案。
介質從來就不完美
你是否注意到,不同的賣家在栽種相同品種的植物時,使用的介質也不會完全相同,好像每個賣家的介質配方都是獨門秘技。事實上,所謂的「混合介質」其實並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配方公式,所以當然也不會有什麼「萬用配方」或「通用配方」。
「對的介質」必須搭配不同植物品種的需要以及栽種環境的條件。也就是說,賣家所使用的介質即使直接拿去你家使用,其效果也未必一樣。雖然市面上有販售許多調配好的多肉植物專用混合介質,它們所混合的內容物只不過是按照「假設」一般多肉植物生長的基本需要來調配罷了。為了讓內容物看起來更豐富、更厲害,有些會刻意添加不同種類和顏色的材料,看起來內容豐富,有些還五顏六色,但其實功效都是一樣的。就我個人的觀察,一般市售的多肉植物專用混合介質其內容物顆粒都偏細小,比較適合小型植株或小盆栽來使用,並不適合用在中大型的植栽上。較大型的植株如果想直接使用市售的混合介質,其配方未必適合,且成本上似乎也划不來。
介質的功用:穩定植株、調節水份、供給養分
有沒有想過在植物原生棲息地的土壤實際包含了哪些成分?原產株在其自然棲息地的土壤就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介質嗎?當然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因地區環境不同而不同,即便是在你家的前庭和後院都可能挖到不同的土壤成分,更何況是在野外自然環境呢?植物的原生地不僅土質各地不同,往往還意外地貧脊,也正是在如此惡劣不適生長的環境下,才孕育出豐富多樣且獨具特色的原生物種。
固定根系,穩定植株
對於喜愛園藝植栽的植友來說,在準備栽種介質時,只需要考量並達成三個介質的基本功能。其中第一個就是要能夠固定根系,穩定植株。
適度的增加盆和介質的重量能讓整體盆栽更穩固,特別是在使用重量較輕的傳統塑膠盆或瘦高的蘭花盆時,不妨將原本鋪在介質最底層用來加強排水並減少淤積的發泡煉石換成重量較重的中粒或大粒黑火山岩,可以降低盆栽的重心。也可以選用重量較重的頁岩或礫石碎片作為介質表層鋪石,不僅美觀還能防風,避免介質因強風吹襲而散落一地。
介質的成分太輕、太疏鬆,或是介質太少,都可能導致植株意外脫盆,甚至傾倒。一般來說,重量較輕的介質材料多半是為了特殊目的而作為輔助使用,並不適合拿來當成混合介質的主要成份,像是珍珠石、蛭石、發泡煉石、碳化稻殼等,用量最好都不要超過混合介質的15%。關於這類輕量化特殊材料的功用,會在接下來的章節說明。
小盆種大植株猶如纏小腳
熱愛潮流盆栽的植友大多偏愛尺寸較小的盆器,甚至不惜切根、修根來配合狹窄的盆口或盆內空間,介質的用量往往少得可憐。就像古代婦女的三寸金蓮,不僅不健康,甚至連站都站不穩。在追求潮流美學的同時,最好也考量植株的健康生長。
栽種時使用過小的盆器不僅會產生植株穩固性不夠的問題。植株上盆時如果不穩或是擔心傾倒,大可使用一些輔助支撐物來暫時支撐,但實際影響最大的還是介質過少,容易缺水、缺肥,並且限制根系的生長。這樣的植物,往往只靠鬚根維持根部吸收,看似正常生長,實際上生命力薄弱,栽種時間久了,植株的問題會一一浮現。
(未完待續)
對多肉塊根植栽有興趣嗎?歡迎加入「塊根王臉書社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