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的進口塊根來說,每年五、六月應該是最挑戰的一段時間。夏型種植株剛結束休眠期,隨著天氣漸暖,這些早已落葉枯枝,看起來光禿禿的塊根植物有的才剛甦醒,有的正準備加速開枝散葉,但就在此刻,它們馬上迎來進入生長期的第一個挑戰。
五、六月最容易爛根
植物畢竟不像動物能夠自由行動,太曬就找遮蔭,淹水就到高處,動物隨時能夠因應來自周遭環境的威脅,或是自主移動到較為舒適安全的地方。但是植物就沒那麼幸運了,即使大象正狂奔而來即將被大腳踩踏,也只能說是「天意」。雖然植物對於周遭環境的改變只能被動地承受,植物適應極端環境的能力與韌性比起動物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缺水的荒漠有植物,潮濕的沼澤也有植物。再怎樣艱難的環境與氣候,總能找到植物的蹤影,只不過植物適應新環境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
植友經常會擔心植物收藏是否能承受露養的高溫曝曬或淋雨潮濕,其實環境對植物生存最大的威脅經常是來自突如其來的改變,導致植物的生物時鐘混淆,或是植株當下的狀況無法應付周遭新的改變。好比突來的強曬容易造成曬傷,而臨時的暴雨往往導致爛根。周遭環境改變太突然,以至於植物沒有足夠的時間調整生長的節奏,就很容易出問題。比起七、八月動輒燒破三十七、八度的烈日曝曬所造成植物曬傷,國內每年五、六月不穩定的氣候讓塊根植物爛根或是遭遇病蟲害的機會大增。當然,植物在這段時間出現的問題也未必全然歸咎於此時的氣候環境,一些植物身上潛藏已久的舊傷或是原本毫不起眼的小傷口,也經常在這段時間惡化並顯現出來。
高溫高濕交替讓植物無所適從
國內每到端午前這段時間,不僅有早到的颱風,有陰雨綿綿的梅雨季,加上高溫屢創紀錄。不論是連續降雨,大雨後炎熱高溫,或是烈日炎炎突然來個午後暴雨,特別是前兩種情況最容易快速滋生病菌,或是造成介質過度悶濕而導致塊根軟爛。即使只是小蟲子在塊根表皮咬一口,都可能在環境氣候突然改變下讓小傷口惡化,從局部軟爛迅速深入、蔓延。塊根一旦出現軟爛的狀況,不論是直接切除患部或是任由植株自癒,塊根都不可能維持原本的樣貌,但越早發現越早處理,成功救回的機會就越大。
就在剛過不久的五月上旬,連續幾天的陰雨,意外地發現一棵露養中的刺腺蔓出現塊根局部軟爛的情況。通常在逛園子或幫植株澆水時,除了習慣會注意塊根的顏色,對於任何異於往常的改變都會引起我的特別注意,或是近距離仔細打量,或是直接伸手觸碰檢查。接下來,就來談談這棵刺腺蔓後續的處理。
先確認軟爛的情況 不用急著挖起來
塊根軟爛的處理雖然越早越好,但軟爛不會是一天兩天造成,也不至於馬上掛掉。如果太晚發現,根本不用救。如果還能救,也不差這一兩天,先確認塊根受損狀況再行動。此外,多數塊根軟爛時,特別是體型較大或皮厚的個體,除非是外傷從表皮開始向內蔓延,通常內部受損或感染的範圍會比預期嚴重,因為表皮往往是最後才變黑、變爛,光從植株外觀很難看得出實際情況。
依照根部狀況決定是否該脫盆
處理塊根軟爛前的另一個必須先確認的重點是根部,也就是塊根最下端長出鬚根的地方。如果軟爛並沒有擴及根部就不需要將塊根脱盆處理,讓植株根部能維持正常的吸收功能。同時,不論根部是否損傷,也不管有沒有脫盆,此時都建議先修剪枝葉。由於植株剛進入生長季,任由枝葉生長將會加速塊根內耗,影響植株的復原。
由於刺腺蔓發生軟爛的部位正好在側邊,從塊根外觀初步檢查來看,表層變軟的面積大約接近整體的四分之一,但下半部靠近介質的部位摸起來還是硬的,這表示軟爛不是從根部開始,而損傷可能還沒蔓延到根部,因此先不脫盆,等評估第一次清創處理的結果後再說。
軟爛部位務必完全清除 直到露出正常顏色
多數栽種塊根植物的植友應該都知道,處理塊根軟爛就是要切除患部,只是植友經常會猶豫不知道該切多少。由於對植株的喜愛加上捨不得,結果往往是切太少。要知道處理這類問題時,切不夠就等於沒切,因為只要有一點點沒清除乾淨,軟爛就會持續擴散下去。
這次不脫盆處理刺腺蔓第一次清創時,並沒有一次到位把患部清除乾淨,雖然已經把軟爛部位挖掉了一大塊,但還是不夠。塊根內部的顏色還是跟爛水蜜桃一樣呈現出濕濕水水的棕色,散發出的氣味不僅容易吸引蒼蠅蟲子,也容易染菌發霉。基於當下切面滲出水分太多,擔心傷口太大會造成塊根嚴重脫水的考量,決定先停下來再觀察一兩天,等傷口稍微晾乾再作打算。
從第一次清創處理切口側面的顏色變化可以看到自塊根表層向內大致分成三層,最外層是薄薄的綠色表皮,緊接著是顏色偏白的正常部位,再往內則是黃棕色已經軟爛化水的部分。而清創處理要做的,就是把黃棕色的部位全都挖除,直到塊根內部露出的部位全都像第二層一樣的淺白色為止。
由於這棵刺腺蔓本身體質夠強健,自癒能力頗強。第一次清創處理完,隔天原本濕濕水水的傷口就幾乎都變乾了。傷口晾乾後顏色的差異變得更明顯,壞死的部位都變成深棕色。此時,雖然最底下仍是硬的,但內部顏色也呈現深棕色,為了進一步確認根部狀況,此時決定先將植株脱盆再進行第二次清創處理。
保持傷口乾燥是成功處理爛根的關鍵
一般來說,塊根軟爛部位處理最大的挑戰並不是清除患部,而是保持傷口乾燥。清創完的傷口越大,越容易再次感染,也越難復原。如果傷口表面遲遲無法收乾成為皮膚般的屏障,塊根剩餘的部位很快就會因為脫水而掛掉。由於第一次清創後傷口並未塗抹任何藥劑,僅藉由「燈王」LED/UVA植物燈照射並很快讓傷口恢復乾燥,這讓隨後進行的第二次清創處理容易許多。
此外,傷口迅速恢復乾燥後,也讓已經挖除的內部顏色差異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很快就清理完變黑的區塊,讓大部分露出的塊根內部回到正常植株該有的顏色。剩餘一些點狀分佈的深棕色小區塊由於已經接近乾燥,表示植株本身已經能透過自癒讓原本軟爛的組織沒有繼續擴散的危險,而這些殘留的深棕色部位待傷口完全乾燥後,就會像死皮或結痂般剝落。
在確認第二次清創已經成功阻斷軟爛的情況後,這株彷彿被斑馬咬了一大口的刺腺蔓就能重新上盆並重新發根了。只是為了防止植株正要復原又再次受傷,切除的部位要先避免碰水,植株也暫時無法露養。很快地才過了不到一週,新的枝葉就開始冒出頭了。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