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想買非洲蘇鐵種子?

非洲蘇鐵一般市場價格都不低,種子相對便宜很多,能自己孵種子當然好,但前提是你買得到真的種子嗎?

在網路上偶爾看到有人在販售非洲蘇鐵種子,個人評估其中至少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賣家是騙子,手上根本沒有貨,提供的照片都是從網路上截圖偷來的,一收到錢就消失。剩下不到二分之一的賣家可能真的會寄出種子,不過裡頭至少超過三分之二寄的是假貨、空包彈或標本,假貨是指寄來的種子品種不符,不知道是什麼品種的蘇鐵。空包彈是指已經被篩選過,根本孵不出來的種子。而標本是那些已經發根失敗確定無效的種子,又被挖起來賣。所以,你覺得可以買到你要的種子的機會有多大?

品種死活難辨最好騙

一些較受歡迎的非洲蘇鐵價格昂貴就是因為稀有、難配種、生長緩慢。現在市場上很多塊根植物賣家會按照塊根的大小,以每公分多少錢來訂價,其實最早都是從蘇鐵的計價方式模仿來的。尤其是那些價格頂到天的品種,售價從每公分台幣兩三千到兩三萬以上都有,一旦將種子孵出來,小苗的市場價格就會多好幾個零,手上有新鮮種子的賣家何必想不開把種子賣掉?

通常買種子容易被騙就是因為:

(1)種子的價格比植株便宜很多,會讓人產生「孵出來就賺到」的心態,怎能不賭一下。

(2)蘇鐵的種子都長得蠻像,很難辨別是哪個品種,等到發現不對時,不知又過了幾個寒暑。或者永遠都不知道答案,因為孵不出來。

(3)種子外觀看不出是死是活,買的就算是標本,也能讓人充滿期待地開心一陣子,直到熱情消退,從夢想回歸現實。

(4)蘇鐵種子的新鮮度是關鍵,最佳賞味期大概3個月,時間過越久越難孵,而你可能正在孵標本。

既然種子的新鮮度是能不能孵出來的關鍵,購買前要如何知道買來的種子是否新鮮,或者是不是空包彈?這只能看平常有沒有燒香拜佛多做善事了,倘若福報讓你在剛好的時間點幸運地遇到好的賣家,就有可能買到新鮮的種子,機率應該和抽到樂透差不多。在產地像是南非,霸王蘇鐵的新鮮種子往往需要在半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要預訂,通常還要排隊,除非跟賣家很熟,排到最後很可能一顆都分不到。

如何辨別蘇鐵種子是死是活

不管品種對不對,還是常聽到抱怨買來的非洲蘇鐵種子孵不出來,甚至有些是已經孵過失敗的標本,這些從外觀上完全看不出來。購買前想知道販售的種子是死是活?新不新鮮?能仰賴的只有上天,祈求遇到值得信賴的賣家。

收到種子時不妨先拿在手上感覺一下重量,或是搖一搖。會發現有的重一點,有的比較輕;有的搖起來內容飽滿扎實,有的裡面空空但似乎有個果核似的東西搖起來嘎嘎作響。老實說,這些都不能證明它是「死胎」還是「活體」。

依照國外花友的實驗和我自己測試的結果,最簡單有效的檢驗方式就是泡水。收到的蘇鐵種子先丟進水桶裡放個幾分鐘,沈在水底的比較可能會發芽,並無法保證能百分之百成功,但那些一直浮在水面的應該就不會發芽了。要注意有些剛出芽的種子,因爲已經破殼,裡面的空氣也會讓它浮在水面,別把它判死丟了喔。

蘇鐵種子該如何處理

先將種子一顆顆用清水刷洗過後,清除表面的污垢和一些附著物,再用事先調配好的殺菌液浸泡。就像其他進口植物一樣,為了避免種子或植株受到本身帶來的病菌或蟲卵感染,殺菌消毒是一定要的,尤其,蘇鐵種子外殼非常堅硬,為了讓新生的根能比較容易破殼而出,可以先把外殼泡軟,一般植物的液態消毒殺菌要泡5分鐘,但蘇鐵種子要泡三天左右。殺菌液的成分可以直接拿手上現有的殺菌劑和殺蟲劑,選兩到三種混合調配即可,並不一定要用哪一種藥劑。將種子丟進殺菌液後,記得每天攪拌一下,不然殺菌劑都沈澱在容器底下,或是厚厚一層附著在種子表面難清洗。這樣泡個兩三天就可以把種子撈起來,用清水沖洗乾淨直接拿來種。種的時候不需要將整顆種子埋進介質裡,平躺露出一半就可以。

在找健康質優的植物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http://www.wscaudex.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讓塊根長得又大又肥?

塊根植物的塊根要如何養才會又大又肥?這是花友常常會問到的問題。既然是種塊根植物,大多數花友都希望自己所栽種的塊根能又大又美,讓植株更具觀賞性。可是塊根植物的塊根大多是以龜速在長大,好像有在長的都只有攀藤和枝葉,有時侯塊根還會越養越小。面對這些問題,還是要先從認識「塊根」開始。 「塊根為部分植物物種藉助其構造上膨大了的部分而形成的營養素貯藏器官。這些構造存在於多年生植物,用以在其越過冬季或旱季之時,得以保留至下一生長季度時為植物的重新生長提供營養及能量(維基百科)」。 塊根變大變小變硬變軟是正常的現象 既然是儲藏器官,隨著存量的多少而在外觀大小上有所變化也是正常的事,無需過度緊張。一般來說,植株在生長期由於枝葉爆長,對於水份及養分的內耗也高,一旦根部的吸收供給不及,塊根內儲存的水份和養分就會被消耗掉而造成塊根部位逐漸縮小。而塊根的大小變化,有時也會造成硬度上改變,按壓時會感覺變軟,甚至會有內部中空的感覺。只要輕輕按壓時仍能感覺到植株表皮的彈性,而不是ㄧ按就凹陷下去,植株的健康應該就沒問題。千萬不要有事沒事給它過度按壓,原本健康的植株也可能因此而造成內傷。 休眠期的塊根長得快 反倒是植株到了休眠期,因枝葉開始枯萎,生長幾乎完全停頓下來,但此時的植株少了對養分的需要和消耗,塊根似乎更能有效率的補給庫存。塊根植物在休眠期間,往往能更容易看到塊根部位比較明顯的長大。 此時,即使發現塊根部位的成長,也千萬不要過度給水喔! 少了枝葉生長刺激內部代謝循環,根部的吸收力也大幅降低,此時過度給水容易造成根部潰爛,有時也會發生塊根因為吸收太多,成長太快,而撐破肚皮整個爆裂的狀況。 有效的水份管理讓塊根長大 唯有讓介質保持明顯的乾濕變化才能刺激塊根持續的吸收與肥大。給水太多會爛根; 給水太少,塊根底下的鬚根會萎縮。必須讓介質保有一定的濕度或是避免長時間完全乾燥,讓深入介質深處的鬚根能健康的發揮吸收的功能,並藉由乾濕的變化讓根部持續自介質吸收養分和水份。千萬不要一直澆水,我也不建議在植株休眠期完全斷水。 修剪枝葉也能讓塊根增肥 開源也要節流,適度的修剪枝葉能減少塊根內儲存的養分消耗,可以降低塊根縮小的情形,甚至有助於塊根部位的成長。但千萬別在生長季把枝葉剪光喔,還得靠它行光合作用。 要確認植株有沒有問題從 「 根 」 開始 雖然說塊根形體大小的變化是正常的現象,一旦感覺或觀察到塊根部位出現凹

多肉塊根植物該如何澆水? 做對三件事就好(之一)

花友在詢問有關植物養護的問題時,總是特別關心澆水的問題,每當入手新的植物,腦海中必定浮現一些問號,像是「該多久澆一次?」、「要澆透嗎?」、「要澆多少?」等等,好像要讓植株能夠長好變美的關鍵都跟澆水有關。 等到栽種一段時間之後,澆水可能又變成所有問題和錯誤的元凶,「葉子變黃了,是不是水不夠?」、「好像有點枯,是不是太乾了?」、「有落葉,是不是水太少?」,只要植株出現一點點改變,八成都跟澆水有關。而且十個裡面有八個會認為可能是水澆太少,若不是已經目睹植株軟爛,極少數會懷疑是水給得太多。 再加上對多數的花友來說,「澆水」這個動作似乎是表達對植物關愛最自然、最合理的方式。「無聊的時候,澆一下。」、「經過的時候,澆一下。」、「天氣好的時候,澆一下。」,這些愛的表現總是在不經意中發生,即使一天已經愛過好幾回,也不厭倦。 要做好的第一件事:要寧乾勿濕 很多花友害怕給植物澆水,尤其像是種塊根植物,水澆太多,介質長期處在潮濕的狀態,甚至積水不退,植株很容易爛根就掛掉。水澆太少,根系開始萎縮,植物得不到外部提供的水份和養分便開始內耗,一旦植物開始吃自己,植株的外觀勢必開始萎縮變瘦。只不過水太多容易讓植株在短時間內就因為潮濕所引來的其他問題而陣亡,而水太少頂多讓它看起來營養不良,但往往還能撐個半年一年,期間只要恢復供水,它很快又會活起來。 所以,如果真的對澆水不是太有把握的話,寧可先別澆太多水,觀察一陣子再一步步調整澆水的方式。也不要看到塊根瘦了,就急著用水來餵飽它。除非您是懶到讓植株完全靠天養,或是忽然失憶不記得它的存在所以沒有澆水,多肉植物要乾死的機會其實不大。相反地,水澆太多才是植物十大死因裡的第一名。 剛收到的植物該不該澆水? 這也是花友常問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但是要視不同的狀況。 植株有根,而且根部沒有外傷。此時就放心地澆吧,植株應該已經渴了好多天,就讓它喝個痛快。 植株有根,但根部可能因為裸根運送或其他因素有些斷根的傷口或外傷。此時要先確認傷口已經乾燥且不太會有受感染的風險才澆水。如果植株還是裸根,就先觀察幾天再上盆,上盆後可直接澆水。 植株無根。此時的植株根本沒有喝水的能力,水澆了也是白澆,澆多了反而容易爛,何必自取滅亡呢?如果是為了要誘根,那就是不同的狀況了,要注意的不只是澆水而已。 我個人的習慣是植株上盆後就直接澆水,而且不只是澆

如何分辨象足漆樹(Operculicarya pachypus)和列加氏漆樹(Operculicarya decaryi)?

象足漆樹與列加氏漆樹都是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物種,只不過在國內一般看到的象足漆樹成株幾乎都是進口的原產株,型態偏矮肥。而列加氏漆樹則都是在本地繁殖的園藝種,外型較為修長。也因為有這樣的差別,一般在國內要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成株並不難,光從外觀型態就能大致分辨。但是,如果看到的是小苗,或者體態上不是我們印象中矮肥的象足漆樹和修長的列加氏漆樹,要分辨就不太容易了。 外型體態的差異並非絕對 中間是列加氏漆樹 象足漆樹即使是原產株也是會有體態修長的個體,並非都是矮胖。如果是從小在本地培育的園藝種那就更不用說了,不論你怎麼孽它,它就是直直往上長,無法長成矮胖的體態,外觀與一般所看到的列加氏漆樹幾乎完全一樣。同樣的,列加氏漆樹也並非都是修長的樣貌,其原產株也和象足漆樹一樣,有偏矮肥的型態,兩者其實很容易被混淆。如果拿這兩種植物的小苗或幼株來比較,那更是很難從外觀上分辨得出來。 枝條彎曲的程度不同 左半是列加氏;右半是象足 依照枝條彎彎曲曲的程度來分辨這兩種植物應該是最常用的辨別方式。象足漆樹的枝條比較明顯呈現彎彎曲曲的型態,而列加氏漆樹的枝條比較直。只不過這種「相對比較」的差異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在品種的判定上是有困難的,枝條要多彎曲才是象足漆樹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 葉子上不同的特徵因個體而異 關於象足漆樹與列加氏漆樹在葉子上的差異,說法蠻多。大致上有下列幾種說法: (1) 列加氏漆樹的葉子表面比較油亮,象足漆樹的葉面偏平光的效果。 (2) 列加氏漆樹的葉面成圓弧型凸起的泡泡狀,而象足漆樹的葉面平整沒有弧度。 (3) 列加氏漆樹的葉感覺比較厚,而象足漆樹的葉則比較薄。 (4) 列加氏漆樹的葉面看不見葉脈,但象足漆樹的葉脈較明顯。 對於上述這四種葉部的特徵,在實際比較過不同的植株樣本後,我認為沒有任何一種說法是絕對成立的,但準確性保守估計應該有六成以上,只是這些也都是比較出來的結果,沒有絕對的標準,要從單一個體上判斷並不容易。 花的顏色不同 很多外表型態類似的植物或是同屬的物種都必須看花的型態來確認其身份,象足漆樹與列加氏漆樹雖然可以從前面所列舉的許多不同點來分辨,但還是有蠻多例外,唯獨花的顏色是比較明確的差異,象足漆樹開黃綠色偏白色的花,而列加氏漆樹開紅色的花。只是要等植株開花也不是容易的事,除非已經開過花驗明正身,不然要等開

你剛入手的象足漆樹會發根嗎?

由於進口植株一批批到貨,最近國內植物市場上的象足漆樹銷售似乎特別熱絡,與象足漆樹發根及養護相關的詢問訊息也突然暴增。幾天前一位同為肉痴的好友與我分享網路上的一則象足促銷活動,活動內容大概是提到只要與該賣家購買的象足漆樹比賣家自己種的更快發根,就能獲得額外一棵象足漆樹。我這位朋友看了非常興奮,心想發根之後還能買一送一,當場躍躍欲試。 先不論這個活動的獎品誘因大不大,活動成不成功,我只笑笑地告訴我這位朋友,如果那位賣家有誠意,應該把活動改成雪中送碳,萬一買到的植株沒有發根就多送一棵,而不是發根了還來錦上添花。以這個活動來看,全部都不發根的機會應該是遠大於提早發根的。 進口象足漆樹乾貨的發根率很難超過 30% 多數花友應該都聽說過剛進口的象足漆樹很難發根,到底有多難呢?我從國內外一些園藝花友前輩們分享的實際經驗裡,聽過最高的大約是 30% 左右,其中也有不少是全軍覆沒。這也是爲什麼穩根的象足漆樹的價位在市場上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甚至體型較大的植株由於產地數量越來越少,市場價格還不斷地往上漲。 就個人看法,主要有四個因素會影響象足漆樹發根,分別是植株現況、季節、溫度與濕度。後面三個基本上都跟氣候環境有關,但我認為植株本身的健康狀況才是能不能順利發根的關鍵,很多上架待售的乾貨根本已經是半個標本或已病入膏肓,不可能存活或發根。因此,在了解如何讓植株發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這些架上的植株是不是具備能發根的條件。 象足漆樹大多要先切根才能進口 按照國內植物進口檢疫相關規定,進口象足漆樹時,包括從馬達加斯加直接輸入,都僅限於植株的地上部,也就是必須要切根,可以全株進口的國家寥寥可數,以至於一般所看到販售中的象足漆樹乾貨都是以無根的狀態上架,而在根部切口的附近塗上一層米黃色或是淡綠色的殺菌劑以避免植株在包裝運送過程中染菌。 雖然說進口前必須去根是政府的規定,但要怎麼切、切多還是切少可就是門學問了。植株可能因為根部切太少而被擋在海關無法順利進口,但也可能因為切太多而無法發根。 象足漆樹的主根是植株存活與發根的關鍵 象足漆樹原產株在其肥大的主幹底下會像漏斗一樣忽然緊縮成一根又細又直能深入地底岩縫的主根,在採集時必須將主根切斷,僅留一截與主幹相連的主根,看起來蠻像一支肥大的火雞腿。一般在野外採集植株時,主根的切口是最容易染菌的部位,一旦感染就會一路往上蔓延。當切

如何分辨巨鳳之卵(Boophone haemanthoides)與布風花(Boophone disticha)?

巨鳳之卵(Boophone haemanthoides)是一種鱗莖狀草本植物,其鱗狀球莖一半以上生長在地面上,產生相當大的繖形花序。它可以算是近兩三年來最受歡迎的球莖類植株,每每看到有人販售就立刻秒殺,在市場上總是供不應求。也因為如此,巨鳳之卵成為網路詐騙的熱門品種,不法的賣家常常拿布風花(Boophone disticha)來魚目混珠,當成是巨鳳之卵來四處兜售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有些布風花與巨鳳之卵的相似度可達95%以上 巨鳳之卵與布風花本來就是近親,巨鳳之卵原產於非洲的納米比亞和南非的開普省,而布風花幾乎遍及非洲中部以南和整個非洲東部地區。布風花本身會因為原生地環境不同,表現出許多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寬波浪葉的布風花,看起來跟巨鳳之卵的相似度幾乎可達95%以上,更不用說當它們在被販售或是運送時,植株都已經被去葉去根,只剩下一顆球莖,這時想要分辨是不是巨鳳之卵更是難上加難。 要分辨巨鳳之卵,有的人可能會選顏色,認為葉子的顏色偏藍的就是巨鳳之卵。有的人會選葉形,認為葉子比較寬,葉緣又呈現波浪狀的才是巨鳳之卵。但事實上,藍灰色葉、寬葉、波浪葉等特徵,在某些原生地的布風花身上也看得到。 藍葉與綠葉都是巨鳳之卵 不要再單憑顏色來分辨是不是巨鳳之卵了,因為巨鳳之卵本來就有分成綠色葉和藍色葉兩種型態,小時候分辨不出來,看起來都一點點藍綠色。而且葉的顏色隨著時間不同會有明顯差異,今年很藍的葉子枯萎休眠後,等植株醒來再長出的新葉可能會偏綠。當巨鳳之卵長到成株後就會各走各的路,綠的變更綠,藍的變更明顯的藍。如果您喜歡藍葉的巨鳳之卵,建議您多花一點銀子買棵又大又藍的,以免為了省錢挑小棵的,不幸押錯寶,長成後綠到連您的臉都綠了。 巨鳳之卵有哪些主要的特徵呢?  以下我列舉出一些巨鳳之卵的特徵,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1) 整體看來,巨鳳之卵的葉形比較寬,葉緣呈現大波浪狀。布風花也有寬葉的型態,但以相同大小的球莖來比較,巨鳳之卵的葉面似乎稍微再寬一點。 (2) 巨鳳之卵的葉片摸起來比較厚,尤其乾掉的葉片摸起來像海帶一樣;而布風花的葉片相對比較單薄。 (3) 巨鳳之卵的葉可能會帶有藍色,為什麼說可能,前面已經解釋過。但是,如果是比較藍葉的巨鳳之卵成株,它所呈現出的亮藍色,是藍葉布風花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4) 最後一點可以說是分辨巨鳳之卵和布風花的必殺絕招,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布風花無法模仿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