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2的文章

關於棒錘樹屬的兩三事

在塊根植物中,棒錘樹屬的物種在國內可以算是當紅炸子雞,尤其是象牙宮(Pachypodium gracilius),幾乎已經變成「國民塊根」,凡踏入塊根植物這個大坑,不管是進口的原產株或是本地栽培的實生株,手上至少要有一棵,而且通常都不止一棵。 除了象牙宮,其他原產株像是一本尼(P. eburneum)、惠比須笑(P. brevicaule)、伊洛棒錘(P. inopinatum)等也頗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們矮肥可愛的體態和生薑一般的獨特塊根,不僅外觀特別,還帶著一份自然樸實的風味。此外,同為棒錘樹屬在國內園藝栽培出的也有不少,像是進口成株非常困難以至於多在國內孵苗繁殖的安博棒錘(P. ambongense)、光堂 (P. namaquanum),以及人工繁殖相對容易的大黑 (P. densicaule)、白馬城(P. Saundersii)、溫莎瓶幹 (P. windsorii)等也是蠻受歡迎的品種。 既然深受花友喜愛,關於這些植物以及養護上的詢問也蠻多,但問題七成以上都與原產株的發根有關。說真的,關於進口植物的發根,估狗上有一堆參考資料,只是各家門派誰說的對?誰的方法好?就得由看官自己來評估。坦白說,我認為那些方法都對,只要照著做應該都能順利發根。如果遲遲不發根,通常不是因為哪個環節疏漏了,不然就是植株本身的問題。要知道植株在發根的過程中掛掉,大多不是因為無根或催根才掛,而是其他的因素造成。 言歸正傳,棒錘樹屬的兩三事要談的並不是發根,對於下列幾個問題,不知你心中是否有答案呢?如果你有更好的解答或經驗也歡迎分享。 如何分辨棒錘樹屬的植物品種? 棒錘樹屬可以說是一個家族臉孔 (Family Face) 非常突出,也很有特色的大家庭,裡頭的成員有很多在外觀上都非常近似,甚至難以分辨。其中,由於原產株的外觀型態受到野外棲息地環境的影響,讓很多同屬的近親更像是一個模子做出來的。在先前發佈的網誌中也提到過,像是一本尼與惠比須笑就常被被混淆。就算不是原產株,本地栽培的實生種也一樣難分辨,特別是小苗,往往當花友詢問到小苗的品種,我也只能投降。 這些都還只是棒錘樹屬中品種與品種間的比較,由於這屬的植物大多同株自交成功率低,人工繁殖時所栽培出來的交種就特別多,許多市場上販售的本地培育實生的個體都已經是一代甚至幾代雜交後篩選出來的產物,植株品種上的特徵已經改變或消失。就算同為象牙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