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次拜訪位於台中新社的龍舌蘭專家「C.J.PLANTS」。每次只要有關於龍舌蘭相關的問題需要諮詢或釐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C.J.PLANTS」,這裡栽種的龍舌蘭不僅種類多,栽培出的龍舌蘭姿態美,展現出的水準也最一致。加上老闆C.J.總是非常誠懇親切地解答花友的提問,不會保留,也不會添油加醋。
中台灣的天氣就是讚,栽種龍舌蘭剛剛好,只是對來自天龍國的我來說真是熱斃了,好像整個人正在蒸發。「塊根王也喜歡龍舌蘭喔?」C.J.今天一見我就問,因為之前兩次來拜訪都是為了看塊根。這裡除了是龍舌蘭的大本營,棒錘樹屬塊根、蘇鐵和橄欖也不少。
「龍舌蘭」引我進入多肉世界的第一個大坑
其實在我還是多肉植物新手的頭幾年,剛從一般對園藝植栽的興趣轉向對品種的渴望,心裡最想望的就是將品種收齊。當時我第一個目標就是品種最少的龍樹科,總共不到十個品種很快就達標了,根本還不算是個「坑」。接著,我把收藏的重心移往龍舌蘭,大致從型態上來看,龍舌蘭的種類似乎不會多到收不完,而我最愛嚴龍和甲蟹。
對於植栽新手來說,龍舌蘭其實是個不錯的入門植物。選擇多,取得容易,型態美,且容易種。坦白說,龍舌蘭要養掛有點難,但養得美卻也不容易。特別是對於生長所需的氣候條件,龍舌蘭比其他多肉植物需要更充足的日照,以北台灣尤其是大台北地區的日照強度對於栽種龍舌蘭根本是先天不足,加上植物燈的使用並不普遍,很難避免植株徒長。不像塊根植物,龍舌蘭一旦出現徒長的體態就無法挽回。漸漸地在我心中也有了「與其與天對抗,不如調整收藏方向」的覺悟。
另一個讓我把栽種收藏的重心從龍舌蘭轉移的原因是對品種以及市場價格的無知及不安全感。龍舌蘭品種看似不多,但因為園藝栽培居多,培育出的交種、變種一個接一個多到收不完,就拿最愛的嚴龍來說,早期接觸時的「農大」、「白鯨」、「螃蟹」等,在外觀上些微的差距已經很難辨識,隨後又加入「哥吉拉」、「熊貓」、「逆刺」、「籃球」、「黑帝斯」、「虎鯨」、「立可白」等令人眼花撩亂,有些聽起來好笑的新名稱。嚴龍的市場價也從剛接觸時成株一棵兩三千元到現在動輒兩三萬才買得到一棵側芽。型態上只要有些微的差異再冠上新的中文名稱,稍微透過市場炒作,馬上就能吸引一堆死忠粉絲跟進搶買,價格飛漲。
然而,就像觀葉植物一樣,被捧上天的尤物,一旦容易取得側芽或是透過組培繁殖,神物立馬被打入凡間,身價好比台積電股票一夕跌停鎖死。巨星逐漸黯淡,而此時也代表新的帝王星即將再現,不久後市場上又會出現新的名稱供萬民追捧。就這樣,龍舌蘭的愛好者從不消失,但市場熱度起起落落。在多肉市場炒作龍舌蘭就像是在炒作潮牌一般,令我卻步。
如何分辨各種「嚴龍」
第三度拜訪C.J.,我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學習如何分辨從嚴龍所衍伸出來的各個新物種,但說是「新物種」不如說是「新名稱」,像是前面提到的「白鯨」、「哥吉拉」等等。想瞭解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也好奇這些名稱的由來。
「老實說我也不清楚,很多新的嚴龍我也都沒見過,忽然就冒出那些新名字,連日本人都在學台灣的龍舌蘭命名。」當C.J.這樣說,我忍不住笑出來。日本花友非常喜愛龍舌蘭,尤其是嚴龍。透過燈照、限水等方式培育出許多圓球狀的極品嚴龍,也是許多本地花友追捧的目標,但日本玩家卻採用我們所創造出的中文名稱。心想,人家的龍舌蘭紅到台灣,而我們以創意命名反攻日本,這也應證了我們玩龍舌蘭不就是一種「Marketing」嗎?
C.J.也提到「那些許多不同名稱的嚴龍,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太容易分辨,但只要研究個兩三個月,應該還是能分辨出來。常常接觸,多看幾眼就知道是什麼了。」聽了當場三隻小鳥從我眼前飛過,感覺被狠狠打臉,我真是太不用心了。他接著說:「在我的園子裡嚴龍都以編號命名,像是CJ一號、CJ二號。重點不在於中文名稱,而是植株的外觀型態你喜不喜歡,購買時只要挑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的確,常有花友拿植物的中文名稱來詢問栽種上的問題,很多名字我從來都沒聽過,像是某某葡萄甕或是某某漆樹。要知道所有植物都有一個專屬且國際通用的名稱,也就是植物學名。而一般看到的中文名稱,不論是本地的繁體中文、大陸的簡中,還是在日文中出現的漢字名稱,都是地區性或是個別花友或賣家給植物的命名,即使是同一種植物也常會出現不同的中文或漢字名稱。話說回來,專家就是不一樣,就像天上的星星常常是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一樣,也許有朝一日市場上出現的龍舌蘭神物是以專家的名字所命名的「CJ.xx號」而不再是什麼奇怪的「強力膠」或「神鬼戰士」。
聽過了C.J.的一番解說,我放下原本對不同嚴龍的疑問與好奇,逛了逛園中的植物以及其他周邊商品,也在一旁聆聽現場其他訪客與C.J.的對話,我彷彿也開始重新認識龍舌蘭,當場也再向C.J.請教了許多龍舌蘭相關的問題。
你知道「栽種龍舌蘭有什麼訣竅?」、「如何能將龍舌蘭養成圓球狀?」、「要怎樣幫龍舌蘭選盆?」、「龍舌蘭用燈養合適嗎?」,受限於篇幅,這些就待下集再來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