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你瞭解植物的「發根」和「發根法」嗎? (下)

以下就列舉一些個人較常用來輔助植物發根的方法與花友分享,其中大概可分四種方式:「水耕法」、「空氣誘根法」、「乾式誘根法」,以及「濕式誘根法」。 水耕法 水耕法應該是大家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種發根方式,個人最常在扦插枝條時使用,特別像是扦插雪葉西番蓮或是橄欖科植物時,直接將切下來的枝條插在透明寶特瓶裝的清水中,水中可以加入少許營養劑,也有人建議用少許煮過的白糖 ( 碳水化合物 ) 但我沒試過,一旦水稍有混濁就要換掉以免生菌。 水耕法扦插繁殖並非所有植物都適用,且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常常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通常當年新生的枝條扦插較容易成功,而一年生枝的發根能力最強。夏初扦插時選切枝條中上部為宜,硬枝扦插要選擇發育充實、粗細合適、芽體飽滿的枝幹;而
嫩枝扦插應在枝條剛開始木質化即半木質化時採取比較好。一般來說,只要保持水份清澈,置放在遮蔭有光的通風處,只要季節溫度合適,大多能順利發根。 一旦發現有扦插枝條枯黃、變黑,要立即清除並換水,只要看到白色根頭出現就能馬上上盆改用一般介質栽種,此時的介質仍須比較保水,並隨時保持濕潤的狀態直到穩根展葉。 空氣誘根法 空氣誘根是個人最愛也最常用的繁殖方式,因為幾乎什麼都不用做,所謂「空氣誘根」就是讓植株的根部或是待長根的部位直接裸露在空氣中或是在介質表面之上。有些植物只要擺著不理就自然會發根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就像是一場跟植物的馬拉松,需要耐心與毅力。空氣誘根可以用在一些耐久放的塊根植物或是含肉質較高的扦插枝條上像是大戟科植物。由於肉質高的扦插枝用水耕恐怕容易被水泡爛生菌,使用空氣誘根相對安全許多。 空氣誘根通常會花較長時間等待,但只要植株沒爛,最多等半年一定會發根。作法其實很隨性,重點是環境通風,避免植株在誘根期間遭受病蟲害侵襲。個人習慣是直接將植株放在乾淨的塑膠盤上,或者是用淺盆鋪一層赤玉土或其他粗顆粒介質,將植株直接斜放在介質上,根部接近介質但不需埋進土裡,偶而在上面澆一點水份,個人經驗是有澆沒澆差異不大,澆多反而容易爛。 與前述水耕法一樣,一旦發現有扦插枝條枯黃、變黑,要立即淘汰。只要看到白色根頭出現就能馬上上盆改用一般介質栽種,只是此時的介質要足夠疏水,別讓剛上盆的植株和新根一直泡在悶濕的環境。 乾式誘根法 對於一般進口乾貨的誘根可以使用「乾式誘根法」,特別是塊根類植物和一般多肉植物,只要植

你瞭解植物的「發根」和「發根法」嗎? (上)

不論是針對扦插的植株或者是剛進口無根的植株,如何讓植物順利發根一直是花友們非常關注的議題。尤其是如何協助植物發根的方法,常常是因人而異,各有各的作法,只要能創造出成功發根的案例,往往就吸引一堆人前仆後繼跟進嘗試。到底植物能不能發根?該如何協助植株順利發根?以下就個人經驗與心得與花友分享。當然,許多資深的前輩與賣家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與作法,也都能讓植株成功發根,至於哪一種說法比較正確或是哪一種作法比較有效,就交由花友自行判斷,沒有必要拿來比較。 為什麼要將植物的「發根」與「發根法」分開來談?因為影響植物能否順利發根的因素很多,而發根法只是其中最後一個步驟,用來協助能發根的植株順利發根罷了,很多植株在進行所謂的發根管理前,早已被判定死刑,此時的發根管理只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期待奇蹟出現。 影響植物順利發根的因素 能夠影響植株是否能成功發根的因素很多,在此僅列出幾個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因素,包含「植株本身的狀況」、「季節」、「發根的方式」以及「運氣」。其中,針對不同的狀況像是扦插株的發根或是進口乾貨的發根,或是針對不同的植物品種的發根,上述這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及影響植株能否順利發根的比重會有不同。 舉例來說,對於一般扦插枝條的發根,個人認為影響發根因素的比例大約是:植株狀況 (30%) ,季節 (30%) ,發根方式 (30%) ,運氣 (10%) 。針對一般進口乾貨的發根成功與否,影響因素的比例可能是:植株狀況 (50%) ,季節 (20%) ,發根方式 (20%) ,運氣 (10%) 。但是對於一些較特殊的物種像是象足漆樹,由於該物種能否發根的變因較多,影響因素的比例會不一樣:植株狀況 (40%) ,季節 (20%) ,發根方式 (30%) ,運氣 (10%) 。不要誤會以為象足漆樹植株的狀況影響發根不如其他進口乾貨,而是對於象足漆樹來說,適當的發根方法比其他一般乾貨的發根更為重要!同時,這裡所列出的比例數字僅代表個人意見,花友個別的經驗可能會有不同的判斷。 植株本身的現況主宰能否順利發根 對於扦插的植株來說,什麼品種?母本是否健康?扦插該怎麼切?切哪裡?其實就決定了三成的成功率。 而對於進口乾貨而言,植株到貨時的現況更是已經決定了植株有沒有機會存活並順利發根。植株的現況包含了乾貨的新鮮度,去根的切法以及切口的處理,發霉或撞傷的狀況及後續處理,

面對梅雨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梅雨,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因為冷熱空氣交鋒而形成的鋒面雨帶,在每年春夏交際時於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部、江淮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形成的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由於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稱為「梅雨」。又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霉,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 梅雨季節的特徵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在臉書上的發文具體提出了梅雨的五大特質,這五個特徵分別是: 1. 常有連續性降雨,並夾帶雷陣雨。
 2. 降雨量僅次於颱風時期。
 3. 持續性降雨機率是全年最大值。
 4. 西半部豪雨機率為東半部2至4倍,以台南至阿里山一帶機率最高。 5. 由於持續性降雨,使氣溫有時不但不隨接近夏季而上升,反而有下降或平穩趨勢。 鄭主任也進一步表示,「由於近年天候異常,目前的梅雨型態不再是綿綿細雨下不停,而是雨期短、雨量集中,呈現一波下完的型態,並不足以發霉。而台灣全年大約有19%至33%的雨量是集中在5、6月梅雨期,梅雨帶來的豐沛降雨跟颱風一樣重要。」從上述的說明,不難想像對植物的生長來說,特別是進口的外來植物與多肉植物,「持續性大量降雨」以及「突發性氣溫驟降」將直接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 氣候變化影響植物生長節奏 一般來說,國內的氣候在端午節過後會正式進入所謂夏季的氣候型態,在這之前的梅雨季節正好是夏型種植物剛結束漫長的休眠期,準備開枝展葉的時刻。很多夏型種的植株由於在休眠期間的限水或斷水,大部分的鬚根和前端的細根都已經乾枯萎縮,根部的生長正準備配合植株新葉的展開而蓄勢待發。相反地,此時的冬型種植株才剛進入休眠期,其生長幾乎停滯,為渡過炎炎夏日而準備,許多冬型種植物甚至為此而開始限水或是斷水。 就在這個植物季節性作息變換的時刻,植株本身的生長與代謝機制都處於半休息狀態下,此時的梅雨鋒面會對植物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大量的降雨是禍也是福 對於尚未渡夏的外來植物以及根系發展較弱的植株來說,突如其來的連續大量供水無非是一場災難。水份供過於求,即使介質非常疏水,但連續性的大雨讓原本就尚未健全的根部長時間泡在水裡,爛根是最常發生的狀況。 但是,對於根系發展健全或是已經在本地馴化的夏型種植物來說,只要介質疏水性高,梅雨無疑是一劑促進生長的大

再訪椮南植物販售所

記得上一次去拜訪位於台南市的椮南植物販售所是去年九月中的事,當時才剛開幕不到一個月。只見三位對植物充滿熱情的大男生忙進忙出,各有所司地在張羅店裡的事。「前半年最難熬!」我當時是這樣說的,目的是要鼓勵這三位椮楠的主人翁無論如何一定要撐過開始的前六個月。如今半年過去了,我又再次來到椮南植物販售所,店內陳設依舊亮麗,販售的植物種類以及盆器選項變多了,裡頭還出現一些新的商品。 為什麼前半年最難熬 這可能必須從「能不能把興趣當飯吃?」說起。因為把植物當成興趣收藏和把植物當成商品販售是完全不一樣的事。尤其對於植物愛好者來說,必須同時面對把心愛或自己喜愛的植物拱手讓人的煎熬,以及擔心生意不好賣不出去的壓力。對於經營者是蠻大的挑戰,「得」、「失」與「取」、「捨」之間要能夠找出一個平衡點。 同時,藉由實際的市場操作,這半年時間也能讓許多原本沒想到的問題ㄧ一浮出檯面。對我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店內植物多久換一次才不會徒長?」、「貨源是否能充足供應不間斷?」等等這些直接跟植物有關的問題,因為要販售的植物最難搞。 成也植物、敗也植物 既然是開門做生意,有好的商品、新的商品,自然會吸引顧客上門。沒錯,上架新植物的確是引起話題、吸引顧客最有效的方法。但老實說,引進新植物往往也是造成賣家虧損最主要的原因。把辛苦存下來的營運預備金拿去買進新的植物商品,卻因為無法順利收到貨,或是收到的都出狀況,這些花下去的成本一夕泡湯。你說「這種事會常發生嗎?」,答案肯定是「很常發生」。 所以說別以為賣植物很好賺,因為風險高,賺得多,賠的一定也多,重點是沒有一個國外貨源的植物是百分之百穩定的,不僅是非洲國家,連先進的日本也不例外。加上國內植物輸入檢疫規定越來越嚴格,植物要進得了國門還得過五關斬六將才行。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賣家寧可降低售價直接釋出所謂的「乾貨」,賣家寧可少賺,但植株的狀況好壞、能否發根這些傷腦筋的問題直接轉嫁由買方承擔。賣家可以賣一棵賺一棵,先試著把本錢拿回來,剩下的再慢慢賣。 「購買乾貨須知」一定要懂 對於有興趣買乾貨回來嘗試自行發根的花友,有幾件事是必須放在心上的,就算賣家沒有明講,這些買乾貨的潛規則也一定要懂。 第一,植株的狀況以收到貨時的狀況為準,之後在發根或栽種的過程中發生任何問題皆由買方承擔,當買方決定以較低的價格購入植株的同時,植株相關的風險也一併轉由買方負責。 第二,不要把乾貨的價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