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塊根軟爛處理案例 - 索馬里沙漠玫瑰

大約一個月前到園子澆水時,無意間注意到我最喜愛的一棵索馬里沙漠玫瑰肚子上多了一顆紅豆大的黑點, 即刻繃緊的神經按奈不住心中的焦慮馬上伸手去輕觸黑點和周圍的塊根表面。我知道不妙!指尖傳來熟悉又最不想知道的訊息。 栽種多肉和塊根植物那麼多年,其實大大小小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差不多都遇過了。從剛開始心中充滿不捨地慢慢挖開塊根上的傷口,深怕自己不小心挖太多,到後來用一呎長西瓜刀又削又切,一點都不覺得心疼。這些年的學習讓我很清楚地知道,不論眼前這棵植株是心中的最愛或是已經食之無味,現在要做的只有想辦法讓她活下去,其他都不重要。 塊根的傷口像冰山,浮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 輕輕觸摸了黑點周圍的塊根表面,雖然看起來顏色並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已經軟了,軟到可以輕易地將表皮撕開。變軟的部位也並非只有在黑點周圍,而是呈垂直長條狀幾乎從塊根頂端直達底部。 由於大型的索玫其塊根的表皮非常厚且硬,如果不是因為外力撞擊或重摔,從中段開始軟爛的機率並不高,而碰撞造成的內傷一般是從撞擊點向四周散開,不會是垂直長條狀,因此,個人認為比較可能是因為蟲鳥啄食的小傷口感染後順著表層底下的維管束垂直蔓延潰爛,而且應該已經有一小段時間了,只是露出表皮的傷口太小,一直沒注意到。 為了進一步確認塊根內傷和蔓延的狀況,考慮了幾分鐘,還是決定撕開表皮看看。說真的,這對塊根植物的愛好者來說往往是最困難的決定,因為一旦撕開表皮,原本看似完美的外觀將無法恢復,還得要面對未知的內傷有可能無法挽救的現實。 撕開軟爛部位中央的表皮,腐爛的味道隨之炸開,表皮底下的塊根已經像是發臭的淤泥,但沒有軟化的部位顏色看起來還很健康,也沒有繼續受到感染的跡象,必須馬上處理。 確認根部的狀況是第一要務 一般所認知的「塊根」嚴格說來並不是根,而是緊鄰根部一個負責儲藏養分及水分的植物器官,因為是儲藏功能,所以看起來又大又肥。當這個儲藏室出現狀況,第一要務就是確認最底下植物根部的狀況,一方面是看看軟爛是否已蔓延到根部,另一方面也要決定是否需要脫盆處理。 我的作法是先將上層二分之一的介質移除,可以比較容易觀察到根部的狀況,如果根部沒有問題,不需要將植株脫盆,讓根部能繼續維持正常的功能。挖掉的介質也不用急著馬上回填,在植株治療與復原期間,維持原本一半的介質比較方便控水管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確保剩下的介質能夠穩固塊根,必要時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