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種植物難免會遇到一些植株損傷的狀況,尤其當塊根植物發生軟爛的狀況時,直接切除患部往往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只是,可不要把塊根當成蘿蔔馬鈴薯來切,下刀的時候有哪些必須注意的地方,你知道嗎?
選擇適當的道具
雖然說是「切」,往往還需要運用到「挖」、「削」、「刮」,甚至「剁」等不同的方法來處理植株,因此,刀具的選擇也很重要。刀具不旦要順手,還要夠鋒利。不夠鋒利的刀在切的時候刀鋒側邊原本健康的部分反而因為下刀時的力道,造成壓傷滲水,切口不易復原。
附圖裡都是我在處理一般中小型塊根的問題時所使用的工具。如果是遇到大型塊根,就會把西瓜刀拿出來。
每一刀都要消毒
刀具其實是散播病菌最大的元兇之一,特別是在切除染菌所造成的軟爛部位時,刀具直接接觸到受感染的部位,同時又碰觸其他健康的部位。當你以為壞死的部分都已切除,原本看不見的病菌已經散播到整片切口。所以切的時候,每切一刀最好都能將刀具消毒一次,可以噴稀釋過的酒精,再用新的紙巾擦拭。
別在傷口噴酒精
順道提一下,我的小聰明和實驗精神曾經建議我,每一刀都要消毒有多麻煩啊!乾脆等切完後直接在植株的切口處噴一些酒精,這樣就能把沾附在切口處的病菌殺光光,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你覺得如何?
結果切口處爛得更快。植株內部原本富含水分,而切口處少了原有表皮的保護,由於酒精與水密度不同,造成切口處大量脫水並導致表層細胞壞死,讓切口繼續爛下去。也有人建議使用更稀釋的酒精就能避免這個狀況,我不敢也不想再試。對我而言,與其在這個時候把傷口噴濕,不如讓它盡量保持乾燥。
切口越小越好
只要能將問題部位切除乾淨,切口要越小越好。這點應該不難理解,因為切口越大越容易引起二度感染。切口太大也容易造成植株過度脫水而整個掛掉。此外,如果手術成功,小切口將來會逐漸縮小,甚至有機會完全看不出來。
切口要是太大,就像人破皮的傷疤一樣,很難抹滅。除了影響外觀,復原後的切口處畢竟沒有表皮保護,一不小心還是比其他部位容易染菌而再度軟爛。像是有些進口象牙宮乾貨在等待發根的過程中軟爛,很多就是從根部的切口處開始受到感染的,切根的時候傷口越大,風險也越大,更不用說還可能把根部的生長點都切光光,根本無法再發根。
迫不急待想找棵好塊根?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