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遇到有花友詢問有關植物品種和識別的問題,老實說,很多稀有的物種我也沒見過,甚至還曾把自己沒見過的市場肉當成稀有植株來看待,以為自己找到寶。其實,世上植物千萬種,要全認識應該不太可能。有些植物實在長得太像了,就算是常見或是名氣響噹噹的品種,看見了也未必認得出來。最冤的就是花了大錢開心買極品,卻不知道手上的是普貨。就讓我來介紹幾種超貴又容易被搞混的植物品種吧!
(上圖):皮爾蘭斯蘆薈 |
皮爾蘭斯蘆薈可以算是蘆薈家族裡的LV了,不僅極為稀有、昂貴,還超級難養,ㄧ不小心就爛根或爛芯,而且一爛就肯定救不回來。其實,要說它難養也不太公平,明明一年只需要澆兩次水,卻常常被愛的灌溉,不爛也難。
(上):皮爾蘭斯蘆薈; (下):皇璽錦 |
要分辨皮爾蘭斯蘆薈跟皇璽錦之間的不同其實不難,皮爾蘭斯蘆薈的葉緣有刺但葉背無刺,且葉色偏藍,而皇璽錦葉緣葉背都有刺。
(左):球腺蔓; (右):伪球腺蔓 |
貝利腺蔓可以說是腺蔓家族裡的極品了,大多數花友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形,我接觸進口植物那麼多年,也只見過一次實生的貝利腺蔓。如果想要見到多棵出現在您的面前,那可不是有錢就能辦得到,更不用說是巨大的個體了。然而,貝利腺蔓雖然極為罕見,但它卻有兩個三胞胎兄弟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那就是一般比較熟悉的球腺蔓以及近一兩年才出現的伪球腺蔓。
伪球腺蔓完整的學名其實是Adenia globosa subs. pseudoglobosa,它是在非洲肯亞南部被發現的另一種球腺蔓。要分辨球腺蔓與伪球腺蔓比較容易,球腺蔓肥大的綠色球莖表面有許多凸起的疣粒,這些疣粒往往因為磨損而變成白色的斑點,但是在伪球腺蔓的身上卻很少有疣粒。此外,球腺蔓的表皮一般呈深綠色,而伪球腺蔓的顏色較淺。
(上圖):貝利腺蔓的枝條彎彎曲曲且刺的尖端乾枯 |
第一、貝利腺蔓的枝條呈現彎彎曲曲狀,而一般球腺蔓的枝條都比較直。
第二、貝利腺蔓的刺座比較細,刺的尖端往往呈現乾枯狀,而球腺蔓的刺座較為粗大,且刺尖比較常綠。
(上):貝利腺蔓; (下):球腺蔓 |
所以說如果有人向您兜售貝利腺蔓時,千萬記得要看到枝葉後才買,才不會變成冤大頭!
(3) 白皮橄欖(Commiphora kataf)、白皮橄欖亞種(Commiphora kataf var turkanensis)、白皮沒葯(Commiphora holtziana)
在橄欖科物種裡,白皮橄欖應該算是喜愛者心中的極品吧,白胖的身軀、黑色的枝幹,再搭配可愛的小圓葉,簡直就是盆景花藝中的楊貴妃,以至於在國際植株市場上總是一株難求,但這也讓一些不肖的賣家起了歹念。
一般人對白皮橄欖的認識主要都在它主幹淺米白色的表皮以及棕黑色的枝條,有的有肥肚,有的則較修長,這讓一些產地的賣家有了魚目混珠的機會,特別是去葉後的白皮橄欖。其中,最常被拿來混充的就是白皮橄欖亞種和另ㄧ種白皮沒葯。不肖賣家往往從這兩種橄欖中挑出體態較為矮肥的個體,將其去葉後當成白皮橄欖販售。
(上圖):白皮橄欖 |
同種植株之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在白皮橄欖中可以找到身形瘦長的植株,而在白皮橄欖亞種或是白皮沒葯中,也是可以挑出外形比較矮肥的個體。一般來說,白皮橄欖主要的差別在於:
第一、白皮橄欖的葉形較圓,甚至沒有銳利的葉尖。
第二、白皮橄欖的葉片較厚,肉感較明顯。
第三、白皮橄欖的葉面比較平滑,葉面上的葉脈和紋路不明顯。
第四、白皮橄欖的葉緣平滑,但其他橄欖則呈鋸齒狀。
以上所列舉的差異點,我必須強調僅供參考。因為即使是在同一株白皮橄欖上也有機會同時出現圓葉與較尖的葉形並存的狀況,所謂的差異點,往往並非絕對。
種植物也要長知識,下回見到心目中的極品植物時,可別急著出手喔! 想找貨真價實的優質多肉嗎? 歡迎加入塊根王臉書社團,或是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