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花友來說,挑選植株和挑選盆器似乎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步驟,有的人習慣植株入手後再來挑盆,有的則先買好盆器再來挑適合的植株。甚至有些較資深或是已經走火入魔的花友,一邊收集稀有植株,還一邊收藏名家的手作盆器。盆器該如何挑選?網路上不乏相關的文章及分享,對於各類盆器材質的介紹也非常詳盡,有興趣想了解更多的花友不妨去估狗一下,我僅就個人一路走來的一些經驗來分享。
我雖然不認為自己是屬於走火入魔級的玩家,但過去幾年我也換過不少不同材質的盆。我所說的換盆,不是偶爾買幾個不同材質的盆來試試,而是一次把園子裡所有的植株的盆都換掉。從最早的多肉植物用的塑膠方盆、陶盆(素陶盆、紫砂盆、粗陶盆、瓷盆)、水泥盆、較厚的歐式塑膠花盆,到現在使用的黑膠盆。
我並不追求昂貴的盆或是所謂的名家製作的盆器,換了那麼多的盆,其實只為了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疏水的問題。由於我住在一般公寓大樓的較低樓層,日照本來就不足,必須仰賴植物燈來補強,而不夠通風及潮濕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所以我希望藉由使用適當的盆器,讓我的植株能免於因為介質不易乾或積水太久而導致生菌或爛根的危險。一般像是陶盆和水泥盆都是相當疏水通氣的盆器,甚至是太疏水通氣了,以至於需要更頻繁的澆水才不至於讓介質太乾。 因為要疏水才使用,卻又因為太乾而需要澆更多的水,是不是一個難解的輪迴啊!
介質的選擇對於植株的影響遠大於盆器
在各種材質的盆試完一輪後,我從塑膠盆又回到塑膠盆,不是我不愛陶盆和水泥盆,可能是我漸漸比較能夠掌握介質的調配了,我發現藉由介質的選擇與調整來調節疏水和避免爛根的效果遠比挑選盆器來的有效。只要使用適當的介質就能解決我所擔心的疏水和太潮濕的問題,而塑膠盆對我而言使用上最方便,就又回來以塑膠盆為主了。
我的盆都是最佳配角
我發現大多數花友在選擇盆器時,都是視覺系導向,完全按照個人的品味與喜好來挑選花盆。對於有點完美主義的我來說,盆的外觀自然也是我挑盆的一個重點。但畢竟我喜愛和收藏的對象是植物而不是盆,在選購盆器時,我只在意兩個問題,一是這個盆的設計與功能面是否有利植株的生長,像是盆的大小深淺以及排水孔的設計等等。二是盆的外觀是否能襯托出植物的美,而不是因爲盆本身太吸睛反而讓植株看起來黯淡了。其實講白了,就是我希望盆能扮演一個稱職的配角。也因為這樣,我在選用盆器時,一直都是偏單色或是比較素的顏色與造型。
黑膠盆完全滿足我對盆器的要求
這樣講似乎有點太像是在幫黑膠盆打廣告,但事實上我是自己先愛上黑膠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才因緣際會讓我有機會可以分享並推薦給花友。記得第一次看到黑膠盆是在兩年多前去日本東京參觀Botanize的時候,當時覺得它具有塑膠盆所有的優點,而且大大改善了一般塑膠盆常有的缺點。
過去我在選用塑膠盆時,總會遇到兩個讓我遲疑的問題,一是盆的外觀看起來質感不夠好,二是盆本身太薄不夠穩固,尤其我一直都偏愛較大的植株,大的塑膠盆在搬動時往往容易扭曲變形造成介質鬆動甚至斷根,這兩點正好都是黑膠盆的強項,它的外觀質感好而且相當堅硬穩固,尤其是較大尺寸的黑膠盆,質感更上層樓。我後來從更多的親身參訪和瀏覽網路資訊才進一步了解,原來黑膠盆在日本有多受歡迎。只是它在日本的售價並不便宜,當時去日本掃貨也讓我荷包大大縮水,還得請朋友一起幫忙搬回來。
迫不急待也想試試新盆嗎?歡迎到塊根王官網逛逛:
留言
張貼留言